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题。来歙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汉兵起,王莽以歙刘氏外属,乃收系之,宾客共篡夺,得免。更始即位,以歙为吏,从入关。数言事不用,以病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题。
来歙传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汉兵起,王莽以歙刘氏外属,乃收系之,宾客共篡夺,得免。更始即位,以歙为吏,从入关。数言事不用,以病去。更始败,与嘉俱东诣洛阳。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为衣之,拜为太中大夫。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持节送马援,因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犹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八年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遵道病还,分遣精兵随歙,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十一年,歙与盖延、马成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终恐被罪,陛下哀怜,数赐教督。”投笔抽刃而绝。
《后汉书·卷十五·列传第五》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为衣之衣:穿衣
B.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素:特别
C.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殊:差异
D.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诚:真诚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来歙“勇猛无畏”的一项是
①数言事不用,以病去 ②遂发愤质责嚣,欲前刺嚣
③歙徐杖节就车而去  ④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
⑤陷之,乘胜遂进    ⑥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来歙是南阳人,因为是刘氏的外亲被王莽逮捕,后来在来歙宾客的共同努力下,才算没有被***死,更始帝时从关中到了洛阳,做了太中大夫。
B.西州是隗嚣盘踞的地方,后来来歙到了西州,劝说隗嚣归汉,但是隗嚣不听,只是让他的儿子隗恂到了洛阳,来歙很生气想***死隗嚣,未果。
C.来歙在攻打隗嚣时,只带了二千多人,但行动神速,很快占领了略阳这个城池,并***死守将金梁,守略阳时很勇敢,从春天一直坚持到秋天。
D.建武十一年,来歙攻打蜀地,还未进入蜀地,因为来歙的威名,有些人就派遣刺客来刺***来歙,使得来歙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终生的遗憾。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B项,平素、平常。C项,死亡。D项,确实。
小题2:①更始时期不被重用,离开,聪慧。②无畏。③无畏。④西州人都信服来歙。⑤勇猛。⑥向皇帝报告自己深受重伤。
小题3:A项,时间错误,更始帝时,来歙入关中;后来更始帝失败才到洛阳,做了光武帝的太中大夫。B项,来歙到西州有两次,第一次是劝说隗嚣归汉,隗嚣答应并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做人质;第二次来歙到西州,想让隗嚣与汉一起伐蜀,因隗嚣畏首畏尾想***死隗嚣。D项,来歙攻占了蜀地的两座城池河池、下辨后,蜀将才派刺客刺***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题。来歙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汉兵起,王莽以歙刘氏外属,乃收系之,宾客共篡夺,得免。更始即位,以歙为吏,从入关。数言事不用,以病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注]①运:转。
小题1:用原文回答(5分)
从选段看,孟子认为应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如果不能使百姓“□□□”反而“□□□,□□□”,就会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小题2:结合下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最正确的是(   )。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A.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B.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他的道理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C.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是大家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他们,就不会摆脱的。
D.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是大家都厌恶的,但不用他的道理去摆脱他们,就不会摆脱的。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孔子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主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认为只要我们做人做事能够经常反省并且不愁苦不惧怕,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B.司马牛之所以对不忧不惧即可为君子的说法不理解,是因为他不知道君子的不忧不惧是出于问心无愧。
C.司马牛既愁自己不能成为君子,又愁自己没有兄弟,终日陷于愁苦忧虑之中。
D.子夏所说的兄弟就是司马牛所说的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说法只是他劝解司马牛的话。
(2)从摘选的①②两则的内容看,君子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①“------------------------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② -----------------------------      。”
小题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以吾两人在也B.见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
小题2:在横线处补出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①-------------------------------------                   ;
②-----------------------------------------------------------               。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本题6分,每题2分)
(1)翻译划线句①
译文:------------------------------------------------------------------------------ 
(2)翻译划线句②。
译文:------------------------------------------------------------------------------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课外经典短文,完成文后3个小题(9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3分)
翻译:------------------------------------------------------------------------------------------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分)
翻译: ------------------------------------------------------------------------------------------
(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3分)
答:  -------------------------------------------------------------------------------------------------------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