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叔孙建,代人也。父骨,为昭成母王太后所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太祖之幸贺兰部,建常从左右。登国初,以建为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叔孙建,代人也。父骨,为昭成母王太后所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太祖之幸贺兰部,建常从左右。登国初,以建为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军国之谋。随秦王觚使慕容垂,历六载乃还。拜后将军。顷之,为都水使者,中领军,赐爵安平公,加龙骧将军。出为并州刺史。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太宗即位,念建前功,乃以建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饥胡刘虎等聚党反叛,公孙表等为虎所败。太宗假建前号安平公,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
司马德宗将刘裕伐姚泓,令其部将王仲德为前锋,将逼滑台。兖州刺史尉建率所部弃城济河,仲德遂入滑台。乃宣言曰:“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太宗闻之,诏建自河内向枋头以观其势。仲德入滑台月余,又诏建渡河曜威,斩尉建,投其尸于河。呼仲德军人与语,诘其侵境之意。
迁广阿镇将,群盗敛迹,威名甚震。久之,除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众自平原济河,徇下青兖诸郡。建济河,刘裕兖州刺史徐琰奔彭城,建遂东入青州。司马受之、秀之先聚党于济东,皆率众降。建入临淄。刘义符前东牟太守清河张幸先匿孤山,闻建至,率二千人迎建于女水,遂围义符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义符遣将檀道济、王仲德救夔,建不克而还。建以功赐爵寿光侯,加镇南将军。
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彦之、仲德等自清入济,东走青州。刘义隆兖州刺史竺灵秀弃须昌,南奔湖陆。建追击,大破之,斩首五千余级,遂至邹鲁。还屯范城。世祖以建威名南震,为义隆所惮,除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加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太延三年薨,时年七十三。世祖悼惜之。谥曰襄王,赐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之贺兰部幸:驾临
B.建前功念:考虑
C.镇南将军加:加封
D.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向南
小题2: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叔孙建智勇的一项是
①虏其众十万余口
②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③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
④建追击,大破之
⑤建不克而还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建是代郡人。他的父亲是叔孙骨,曾被昭成帝的母亲王太后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
B.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裕讨伐姚泓,命令他的部将王仲德担任前锋,在将要逼近滑台时,兖州刺史尉建率领部众弃城池渡过黄河逃走,仲德趁机占领滑台。
C.叔孙建威震四方,如司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党羽在济水以东,但是在叔孙建占领彭城以后,两人都率领部众投降。
D.世祖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让刘义隆畏惧,升任叔孙建为平原镇大将,封为丹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5分)
(2)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其余的人四处奔逃,投进沁河而死,河水因此而不能流通,(叔孙建)俘获他们的部众十万多人。
(2)晋国本来是想用布帛七万匹向魏国借路,没想到魏国的守卫将领会如此轻易放弃城池。
解析

小题1:南:名词动用,向南进攻。
小题1:②这是他因公事被免职;⑤这是他没有攻克东阳。
小题1:应该是占领“青州”以后。
小题1:①“走”“为”“虏”各1分,整体通顺2分②“本”“假”“便”各1分,整体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叔孙建,代郡人。父亲叔孙骨,曾被昭成帝的母亲王太后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叔孙建年轻时以机智勇敢闻名。太祖前往贺兰部,叔孙建时常跟随在左右。登国初年,任命叔孙建为外朝大人,和安同等十三人轮流掌管各项事务,参与军队国家大事的谋划。跟随秦王元觚出使慕容垂,经过六年才返回。被任命为后将军,不久,担任都水使者,中领军,被赐爵安平公,加授龙骧将军。外出任并州刺史。后来因公事免职,守护邺城园池。
太宗即位,考虑到叔孙建以前的功劳,于是任命叔孙建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凶残的胡人刘虎等聚集党羽反叛,公孙表等人被刘虎打败。太宗赐给叔孙建以前的封号安平公,统领公孙表等人去讨伐刘虎,斩首一万多级。其余的人四处奔逃,投进沁河而死,河水因此而不能流通,(叔孙建)俘获他们的部众十万多人。
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裕讨伐姚泓,命令他的部将王仲德担任前锋,将要逼近滑台。兖州刺史尉建率领部众弃城池渡过黄河逃走,仲德于是进入滑台。就扬言说:“晋国本来是想用布帛七万匹向魏国借路,没想到魏国的守卫将领会如此轻易放弃城池。”太宗听说后,诏令叔孙建从河内赶到枋头去观察形式。仲德进入滑台一个多月,太宗又诏令叔孙建渡过黄河炫耀军威,斩***尉建,把他的尸体投入黄河中。呼唤仲德军队中的将领和他们对话,诘问他们侵犯疆域的意图。
调任广阿镇将,盗贼收敛行迹,威名大震。时间长了,被授任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领部众从平原渡过黄河,一路攻取青州、兖州各郡。叔孙建渡过黄河,刘裕的兖州刺史徐琰奔往彭城,叔孙建于是向东进入青州。司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党羽在济水以东,这时都率领部众投降。叔孙建进入临淄。刘义符的前东牟太守清河人张幸原先躲藏在孤山,听说叔孙建到来,率领两千人在女水迎接叔孙建,于是在东阳城包围义符的青州刺史竺夔。义符派遣将领檀道济、王仲德救援竺夔,叔孙建不能攻克而返回。叔孙建因功劳获赐爵位寿光侯,加授镇南将军。
叔孙建和汝阴公长孙道生渡过黄河向南进发,彦之、仲德等人从清水进入济水,向东逃到青州。刘义隆的兖州刺史竺灵秀放弃须昌,向南奔往湖陆,叔孙建追击,大败灵秀,斩首五千多级,于是到达邹鲁地区。返回驻守范城。世祖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让刘义隆畏惧,升任叔孙建为平原镇大将,封为丹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太延三年逝世,时年七十三岁。世祖悼念怜惜他。谥号为襄王,赐令安葬在金陵。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叔孙建,代人也。父骨,为昭成母王太后所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太祖之幸贺兰部,建常从左右。登国初,以建为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立法度,耕织务:努力从事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作揖行礼
C.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因:沿袭,沿用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蟹六跪二螯
B.君臣固守窥周室然后六合为家
C.东割膏腴地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D.青,取之于蓝,而青蓝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小题3:对第三段文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B.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的强大,意在与秦后来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
C.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D.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鹺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曰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 新城:今山东桓台,当时隶属济南② 海寇:郑成功③ 鹺(cuó)贾:盐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州鹺贾课数万逋:拖欠
B.索债殴毙负债者坐:犯罪
C.王五及谦并死论:讨论
D.标示趣,自号渔洋山人指:通“旨”,意旨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士祯募款代输之,事解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B.则释起龙罪曹莅中国抚四夷也
C.士祯瞻徇夺官申之孝悌之义
D.宗钟惺,失之纤仄若民,无恒产,因无恒心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品格的一组是(            )
① 严反坐,宽无辜                      ② 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③ 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       ④ 王五及谦并论死
⑤ 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⑥ 以瞻徇夺官
A.①②④B.②③⑥
C.④⑤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通海寇”案中,统治者泄愤于百姓,大开***戒,株连甚广。王士祯大力平反冤案,拯救了众多无辜。
B.王士祯因博学善诗被举荐,深受康熙赏识,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康熙还亲自索要他的诗作精品,定名为《御览集》。
C.王士祯担任户部侍郎、刑部尚书时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徐起龙等冤案减刑,又力争将萧儒英、曹氏等人绳之以法。
D.王士祯既是政绩卓著的重臣,又是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他首倡诗学“神韵说”,开一代诗风,影响深远。
小题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共16分)
(1) 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4分)
(2) 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3分)
(3)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3分)
(4)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2分)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2分)
(6)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在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支。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遭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县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寻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鹤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抹***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解。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罪人,正在今日吊:捆绑,捉拿
B.北地,转战至济上略:夺取,攻占
C.以降者妄,斩以徇:巡行示众
D.军而反,雄名大振全:保全,使……完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资运竭乃还/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B.今无事相召,祸至矣/路曼曼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皆释遣之/故舍汝旅食京师
D.脱帻投地/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②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③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④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 ⑤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
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
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害。
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3分).
(2)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国。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4分)
(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1分)
论积贮疏
贾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小题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背本而末(急速)大命(国家的命运;倾覆、覆灭)
B.天下财产何得不(竭尽)世之有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偏指荒年)
C.生之者甚少而之者甚多(浪费)政治未毕通也(完全畅通)
D.国胡以相(救济)而直为此廪廪也(通“懔檩”,危惧的样子)
小题2: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而不成窃陛下惜之
B.苟粟多财有余吾尝跂望矣
C.天下大命填然鼓
D.攻则取可为富安天下
小题3:为文中画斜线处列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B.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C.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D.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要重视积贮”的重要论文。
B.文章第一段,通过古今对比及相关理论和形势的分析,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C.第二段,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
D.第三段,阐明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本文“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中心论点。
小题5:翻译下列语句(每句3分,共9分)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2)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3)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尝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
B.假舆马者,非足也利:对……有利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一:专一
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小题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的第一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要逐渐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于“学”而言,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时也需要后天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它启示我们,议论说理与文章的生动性并不矛盾。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