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受:接受,学习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走:逃跑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前往
B.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平旦:清晨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兵:将领和士兵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详细情况
C.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罪
军亡导,或失道亡:没有
遂引刀自刭引:抽,拔
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所:处所,地方
得李广必生致之            致:送达
行十余里,广佯死         佯: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大军不知广所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
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B.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士以此爱乐为用
C.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且广年六十余矣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D.李广乃归其大军
诸校尉无罪,乃我白失道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善于射箭”的一组是
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   ②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③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④终广之身,家无余财
⑤专以射为戏               ⑥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A. “去”,解释不正确,应为:距离; B.“将兵”,解释不正确,应为:带兵;D.“所”,解释不正确,应为:左右。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到,动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  B.带领,动词/因为,介词/因为,介词; C.而且,并列连词/况且,递进关系连词/况且,递进关系连词;D.就,副词/是,副词/就,副词。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善于射箭”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②体现的是进军匈奴;④体现的是他的家财光了;⑥体现的是他同匈奴战争的次数多。都体现不出“善于射箭”。所以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不是李广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而是最终不愿在法庭上辩解。所以选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日:“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予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奏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拳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泰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②伏式结轶(zhé):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患之所从来微:没有
B.且让争帝名,无也伤:妨碍
C.约宾秦,无争重倍:通“背”,违背
D.齐南楚之淮北.割:攻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齐,见章华东门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王之间臣卒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
C.国重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吾尝跛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故愿王明释帝收天下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
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②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③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④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⑤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
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
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
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3分)
(2)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4分)
(3)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与朱鄂州书
苏轼
轼启。近递中奉书,必达。比日春寒,起居何似。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偶说一事,闻乏酸辛,为食不下。念非吾康叔之贤,莫足告语,故专遣此人。俗人区区,了眼前事,救过不暇,岂有余力及此度外事乎?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有神山乡百姓石揆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天麟每闻其侧近有此,辄驰救之,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既旬日,有无子息人欲乞其手者,辄亦不肯。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此长吏所得举。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使归转以相语,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官,赏钱以犯人及邻保家财充,若客户则及其地主。妇人怀孕,经涉岁月,邻保地主,无不知者。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容而不告,使出赏固宜。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使革。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有以周之。人非木石,亦必乐从。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
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昔王濬为巴郡太守,巴人生子皆不举。濬严其科条,宽其徭役,所活数千人。及后伐吴,所活着皆堪为兵。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古之循吏,如此类者非一。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此事特未知耳。
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十人。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恃深契,故不自外。不罪!不罪!此外,惟为民自重。不宣。轼再顿首。
(节选自《苏轼散文选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造访
B.此长吏所得举按:按照
C.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有以周之薄:稍微
D.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比:等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尤讳养女,故民间少女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咿嘤良久死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若后杀之,势足相举觉所以兴怀,致一也
D.六畜犹尔,况于人蟹六跪二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苏轼劝朱鄂州“为民解厄除弊”的—组是
①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
②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③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一
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
⑤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
⑥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致书朱寿昌的目的是,通过陈述溺罂的危害和残忍,建议朱氏采取措施,革除落后风气,为民解厄除弊。
B.文章第三段从佛禁杀生以杀胎卵为最,进而列举自己在巴郡时的事,以激励友人发扬循吏之风,为民造福。
C.本文列举的溺婴事件,情节具体,令人惨不忍睹,所申述的革除落后民俗的理由恳挚切实,民情人理。
D.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苏轼那种虽处逆境;仍不忘了解民情世风,有志于为民消灾纾难的高尚情怀。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3分)
(2)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4分)
(3)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频蒙慰谕。后转小内史下大夫。建德中,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增邑五百户,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寻进位上大将军,迁御正上大夫。俄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增邑五百户,通前二千户。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褒美。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子文谦嗣。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彦光忧瘁 :劳苦,憔悴B.母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C.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D.至州学将:将要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3分)      (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化,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B.①③⑤C.①②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醇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帝赞赏,曾不止一次收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着,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回相州任职,虽遭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5分)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
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食唯菽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号为“独立使君”。
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②瘳(chōu):病愈。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举手指而言吏人莫不怀
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朝野服,号为“独立使君”
C.食唯菽盐菜而已居第屋,不免霜露
D.并收庸市官马乃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慑作用”的是(3分)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侠闻之,许其自首。
B.宁以妻子易图也?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D.所苦因此而瘳。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明,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游记,完成后面问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明)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两人坐延:邀请。
B.酌酒饮道士不已但:只,只是
C.降跽过谢:感谢。
D.未暇也属:适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穿小径十里一叟七十余岁
B.一道士偕来期余病,不果行
C.乐无已乎两童子拍手跳跃随
D.遂扫石坐皆欲取难于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一直因为事务繁忙,未能动笔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4分)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