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②...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②元海之为左贤王,闻而招之,元达不答。及元海僭号,人谓元达曰:“往刘公相屈,君蔑而不顾,今称号龙飞,君其惧乎?”元达笑曰:“是何言邪?彼人姿度卓荦,有笼罗宇宙之志,吾固知之久矣。然往日所以不往者,以运期未至,不能无事喧喧,彼自有以亮吾矣。卿但识之,吾恐不过二三日,驿书必至。”其暮,元海果征元达为黄门郎。人曰:“君殆圣乎!”既至,引见,元海曰:“卿若早来,岂为郎官而已。”元达曰:“臣惟性之有分,盈分者颠。臣若早叩天门者,恐大王赐处于九卿、纳言之间,此则非臣之分,臣将何以堪之!是以抑情盘桓,待分而至,大王无过授之谤,小臣免招寇之祸,不亦可乎!”元海大悦。
③在位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刘聪即位,聪每谓元达曰:“卿当畏朕,反使朕畏卿乎?”元达叩头谢曰:“臣闻师臣者王,友臣者霸。臣诚愚暗无可采也,幸邀陛下垂齐桓纳九九之义,故使微臣得尽愚忠。昔世宗遥可汲黯之奏,故能恢隆汉道;桀纣诛谏,幽厉弭谤,是以三代之亡也忽焉。陛下以大圣应期,挺不世之量,能远捐商周覆国之弊,近模孝武光汉之美,则天下幸甚,群臣知免。”元达苦谏不从,忧愤而死。及其死也,人尽冤之。
注:⑴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⑵亮:通“谅”。⑶捐:除去。⑷免:同“勉”。
(《晋书•陈元达传》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吾知之久矣(       )         ⑵卿但之(       )
⑶元海果元达为黄门郎(       ) ⑷既至,见(       )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
A.君其惧乎(《晋书•陈元达传》)
B.其暮(《晋书•陈元达传》)
C.及其死也(《晋书•陈元达传》)
D.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小题3:第②段中,元达的话使“元海大悦”的原因,可概述为      。(3分)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⑵臣闻师臣者王。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元达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⑴原来 本来 早先 ⑵记住 ⑶征召 征引 征用 ⑷引导 带领
小题2:B
小题3:我如果早来,恐怕大王给我的官位超过我的能力,我担当不起(1分)。我这时来给我这样的官位,使大王不会遭到小才大用的非议(1分),我也避免了招致仇敌嫉妒陷害的风险(1分)。
小题4:⑴陈元达到了四十岁时,仍然不与人交往。
⑵我听说以大臣为师的人能当大王(或称王)
小题5:机智有谋 正直刚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实词要依据前后语境、借助对称结构、借助语法规律、借助现代汉语、借助汉字字形等。“固”,副词,本来;“识”,动词,记住;“征”,依据后文“黄门侍郎”可知意思是“征召”;“引”,依据语境,意思是“引导”。
小题:
试题分析:例句中“其”是代词,那。A代词,他。B代词,那。C代词,他。D副词,还是。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概括,包括考查对文言句的翻译。元达的话的意思是:“我想什么都有定分,超过定分就会倾倒。我如果早叩你的门,恐怕大王会给我一个九卿、纳言的官位,这不是我的定分,我怎么担当得起!所以我克制自己等待,等到我的定分来了,大王不会招致小才大用的非议,我也免了招致仇敌的祸害,不是很好吗!”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逐字翻译,人名、地名可不译,省略内容要补出,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注意下列词语含义:“交通”“师”“王”。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文中②段中元达回答别人的话,特别是元海的话,可以看出他机智有谋;③段中“在位屡进谠言,退而削草”,元达回答刘聪的话,可以看出他正直刚强。
附【参考译文】
①陈元达字长宏,是后部人。原姓高,因出生的月份妨父,所以改姓陈。少年时丧父贫穷,常边种地边念书,喜欢边走边吟,怡然自得。到四十岁时,仍不与人交往。
②元海为左贤王时,听说后就招他来,陈元达不去。元海称帝后,有人对陈元达说:“过去刘公让你屈就,你轻视他不去,如今他称帝像龙一样飞起来了,你怕他吗?”陈元达笑着说:“这是什么话?他的姿态风度都很超群,有囊括天下的志向,我早就知道了。但以往所以不去,因机遇未到,不能没事张扬,他自然会用我的。你要记住,怕不用三天,文书必到。”当晚,元海果然征用元达为黄门郎。人们说:“你大概是圣人吧!”到了京城,引见之后,元海说:“你要是早来,岂只是做郎官。”陈元达说:“我想什么都有定分,超过定分就会倾倒。我如果早叩你的门,恐怕大王会给我一个九卿、纳言的官位,这不是我的定分,我怎么担当得起!所以我克制自己等待,等到我的定分来了,大王不会招致小才大用的非议,我也免了招致仇敌的祸害,不是很好吗!”元海很高兴。
陈元达在位忠诚正直,多次谏静,退而割草,就是子弟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刘聪总是对陈元达说:“你应当怕我,怎么反让我怕你呢?”元达叩头谢罪说:“我听说以大臣为师傅的能当王,以大臣为朋友的能称霸。我的确愚昧不可取,有幸求得陛下有齐桓公广开言路的意图,所以使小臣得以尽愚忠。过去世宗在远方同意了汲黯的奏请,所以能兴盛汉朝;夏桀、商纣杀害谏臣,幽王、厉王消灭谏言,所以三代灭亡得很快。陛下以大圣应期而生,显示了罕有的器量,如果远能摒弃商、周亡国的弊病,近能仿效孝武光大汉朝的美德,那么天下太幸运了,群臣也放心了。”等到他死时,人们全都认为他冤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②】;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游灵岩天平山记
朱德润
①吴郡之西为湖,东为江,独灵岩天平为山之胜境。予昔陪宋尚书诚夫来游,距今十有七年矣。其山峦林麓陂池之美,盖尝粗记而未能再览其详也。
②至正已丑春暮,判簿顾君定之等,约余为山行。於城西之枫桥入,先抵吴安山下,即乘肩舆行。二三里至观音山,又行抵北山,还宿衍福精舍。
③明日,复就肩舆,由吴安山左,度天平岭,瞻文正范公故祠:乔木森茂,异石林立。转过野桥村店,山回涧曲,樵歌牧唱,相与应答於翠微空旷之间,里人所谓鸡经山、虎子谷者,突然乎其左;琴台山献、羊肠岭者,兀然乎其右。迤值上陂陁,经荦确,皆陟险攀缘而上,直抵灵岩山永祚塔寺后。回望诸山,皆在其下;山色苍茫,湖光镜净,瞰飞鸢於木杪,睇云帆於天际。乃环山而归,复抵天平之白云寺。入拜范公祠下,出则日色已晡,烟光黯淡,诸峰默立,如拱如揖,如迎如送
④余谓定之曰:“人生聚散之踪,来不可期,去不可追。矧岁月奔驰,一俯一仰,悉为陈迹,物是而人非者有矣。今则天和日晴,川朗山秀,心开而目明,意适而情畅,有朋侪足以倡和,酒肴足以献酹,岂知非它日之观美乎!则斯游也,不可以不记。”
注释:⑴肩舆:轿子。⑵矧:况且。
(选文有删节)
小题1:概述第①段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2:天平山的“山峦林麓陂池之美”体现在      。(3分)
小题3:试对第③段中“诸峰默立,如拱如揖,如迎如送”一句进行赏析。(3分)
小题4:下列对“岂知非它日之观美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难道不知道这在其他日子所能看到的美景吗!
B.怎么知道这不是在其他日子里来此观看美景!
C.怎么能不知道这不是其他日子所看到的美景!
D.哪里知道这不是其他日子所能看到的美景啊!
小题5:阅读全文,概述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瘞旅文(节选)
明·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痛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注】繄:音yī,发语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问讯北来事就:接近,趋向
B.明早,遣人之觇:窥视,探视
C.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将:将要
D.古者重其乡去:离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携一子、一仆,将任鹏徙于南冥也
B.能以无死乎吾还也
C.使吾有无穷之怆也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徒吾两人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作于正德四年,这时作者被贬于龙场驿已是三个年头了,瘗(yì)就是埋葬的意思。该文是作者埋葬三个客死在外的异乡人以后所作的一篇哀祭文。
B.这三个异乡人与作者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却写得相当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他乡的凄苦哀伤之情。
C.吏目主仆三人之死,既有侧面虚写,也有正面实写。死因一直含含糊糊,没有交代明白。不过在作者看来“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以及“游子怀乡”都可能是吏目致死的原因。
D.本文虽然是作者在借吏目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不过,他与吏目还是有些不同的,他能“达观随寓”,终于在异乡生活下来了。这既是实情,也是作者的自宽自解。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5分)
(2)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小题1: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
B.又不其产业治:治理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辈分
D.与官属言,未尝吏名:称呼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郑庄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2分)
①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②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③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④推毂士及官属丞史
⑤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⑥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D.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小题4:翻译(6分)
(1)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内翻译(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②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书范仲淹谒:拜见B.政事以敦本俗为先善:交好
C.终日坐一室危:端正地D.诏太常礼院知:主持、管理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警之曰度我至军中,公
B.载读书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为知人不知天因人之力敝之
D.有司议礼不合失其所,不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又访学佛教、道家之书,后来与二程探讨道学,抛弃其他学说,淳朴学道。
B.张载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每月都选择吉日准备酒菜,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C.张载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张载家庭贫困,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所以在张载死后向朝廷请求追加赠赐,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③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