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相训,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
B.闻革应至,并持缘道迎候赍:携带
C.府王惮之,遂雅钦重相:互相
D.傍无姬侍,家壁立徒:仅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泛舟而还     齐兵
B.革辞囚执既久敛赀财送其行
C.革厉色言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誓不人执笔公我献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 谓 革 曰 船 既 不 平 济 江 甚 险 当 移 徙 重 物 以 迮 轻 艚 革 即 无 物 乃 于 西 陵 岸 取 石 十 余 片 以 实 之 其 清 贫 如 此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谢朓)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弊”“耽”“襦”各1分)
(2)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经常对此加以贬斥,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恒”“疾”“谢”各1分,句意1分)787
小题5: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相:表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他”。
试题分析:
小题2:D.代替。A.于是/才;B.把/来;C.表修饰,地/表递进,而且。
试题分析:
小题3:江革被放还朝,是作为魏帝请梁朝放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的交换条件,而非“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试题分析:
小题5: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
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增封户至五百。
景云二年,以户部尚书罢政事。不旬月,迁吏部,拜侍中。玺诏曰:“顷王室不造,中宗厌代,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幽求处危思奋,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国家之复存,系幽求是赖,厥庸茂焉,朕用嘉之。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幽求自谓有劳于国,在诸臣右,意望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殊不平,见于言面。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计。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使暐说玄宗曰:“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请督羽林兵除之。”帝许之。未发也,而暐漏言于侍御史邓光宾,帝惧,即列其状。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光宾于绣州。明年,太平公主诛,即日召复旧官,知军国事,还封户,赐锦衣一袭。
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诏有司鞫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崖分之节。”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六》)
〔注〕 ①噬脐:咬腹脐,比喻不可达到。②厥庸:他的功劳。 ③崖分:合适的界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顷王室不   造:建立
B.意未满望:怨愤
C.军国事知:掌管
D.诏有司治鞫:审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久,授朝邑尉  古学者必有师
B.不***武三思  吾尝终日思矣
C.功授中书舍人  愿十五城请易壁
D.幽求自谓有劳国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幽求比较有远见。他劝说桓彦范在诛***张易之时,也要把武三思***掉,不然将为武三思所害,彦范等人不听从,后来果为武三思所害。
B.睿宗赞赏刘幽求功勋卓著,对他大加封赏。睿宗赏赐他二百户,子孙可持续继承封国,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铁券上,来表彰其功劳。
C.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大,功劳在众臣之上。看到窦怀贞担任左仆射,崔湜做中书令,他心中特别不平,就借机与张暐密谋,诬告崔湜谋反。
D.刘幽求受姚崇和宰相卢怀慎等人告发。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发其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卢怀慎等说幽求轻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贬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翌 日 贬 睦 州 刺 史 削 实 封 户 六 百 迁 杭 郴 二 州 恚 愤 卒 于 道 年 六 十 一 赠 礼 部 尚 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累疏论丁谓奸邪,不宜还之内地;胡则,谓之党,既以罪出陈州,不当复进职。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前后所论甚众。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会随请外出知济州改起居郎。久之,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入兼侍御史知杂事。未几,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改三司盐铁副使。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徙宜州,再迁工部郎中、知应天府。召为户部副使,入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坏辄以他木之     易:更换
B.随为绳之按:捆绑
C.有司希旨不治穷:彻底
D.疏论丁谓奸邪累:多次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随得罪了转运使李士衡,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后经数百夷人的请求,朝廷才重新起用他。
B.刘随先后弹劾李溥、钟离瑾、丁谓、胡则、王钦若等贪官污吏,最终使他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C.刘随询问军国大事,只听从皇帝意见,又建议太后不应经常到外戚家,这样使得太后很不高兴。
D.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以清廉正直著称。他处事精明果敢,在蜀地时被称作“水晶灯笼”。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会 随 请 外 出 知 济 州 改 起 居 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无所易。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统幼,绐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为,具言帝,帝笑而从之。
太子自加元服,帝便使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前。太子明于庶事,每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天下皆称仁。
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
普通中,大军北侵,都下米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及有流离道路,米密加振赐。若死亡无可敛,则备棺椁。四月乙巳暴恶,时年三十一。谥曰“昭明”。都下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及疆徼之人,闻丧者哀痛。
(取材于《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所易点:评点
B.帝便使万机省:察看
C.多所全宥:宽恕
D.四方氓及疆徼之人庶:百姓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是皂衣何B.有司统幼
备棺椁米密加振赐
C.不知D.具言
奏 填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
有时用险韵,都能稍加思考便可作成。
B.是皆可念,我得判否
都是可怜惜的人,我能判决吗?
C.太子因命菲衣减膳
太子便命令(给他)减衣缩食。
D.都下男女,奔走宫门
京城中的男男女女都跑到宫门外(致哀)。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昭明太子萧统是武帝的长子,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才思敏捷,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十数韵。
B.太子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就征得同意,接过案子,把司法官员认为要判徒刑以上重罪的都批为杖五十。
C.太子自行冠礼之后开始理政,能明辨是非真伪,并宽以待人;审理案件,所有人都得到赦免或从宽处理,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
D.太子关注民生,每逢雨雪不停的天气,就派心腹左右巡视街巷,看到贫困的家庭和在道路上流浪的人,就私下赈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足:脚步快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生活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雕刻
小题2:下列“之”字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3分)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何厌之有?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B.①⑤C.③④D.④⑥
小题3: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3、4两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地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荒年B.弃兵曳甲而:快步走
C.百步而后止:有的人D.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则移其民河东是何异刺人而***止B.河东凶亦鼓之
C.察邻国政无望民多于邻国D.五十步笑百步可无饥矣
小题3: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心焉耳矣”写出了梁惠王自以为治国已经尽心的自得和傲慢。
B.“王好战”暗示梁惠王是一位穷兵黩武,而非真正爱民的国君。
C.“民加多”是战国时期各国国君治国有方和国家实力强大的标志。
D.“五十步笑百步”说明梁惠王在战场上逃跑的行为是极其可笑的。
小题4:翻译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分)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