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题。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题。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下列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西山道口北     ( 径直)
B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  (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 .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  (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 .有积石横当其  ( 边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一北而东   故楚乏南人而多石
B .无土壤生嘉树美箭   皆我有也,未始知西山之隆特
C .有洞若门   青麻头伏
D .一西出   则或咎欲出者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
B .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 .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 .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若门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D
4.(1)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2)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题。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为凡是州山有异态者          始指异
B 、颓就醉        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C 、而未始知西山怪特      故为文以志
D 、然后知山之特立       岁元和四年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到披草而坐   醉更相枕以卧
B. 则施施行   漫漫
C.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
D. 则凡数州土壤  其高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则凡数州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B. 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其身也,则耻师
C.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其隙也,则施施
D. 挟飞仙遨游     作师说贻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其皆出于此乎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拜师向老师求教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起圣人来差得很远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自己,却以从师为耻辱,真令人困惑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3.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     )
A. 阐发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 批评了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C. 阐发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
D. 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鱼虾而友麋鹿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D.春风又绿江南岸
5.写箫声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箫声?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解多义。
①其声呜呜(    )     
②何为其也(    )        
③吴广以为(    )
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下(    )
⑤一月出于东山上(    )   
⑥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        
⑦冰,水为,而寒于水(    )
题型:填空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