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下列论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论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B.有的作品是以思想为目的,有的作品以故事为目的的。不是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丹柯》就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
C.所谓“扁平人物”,也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在讽刺性小说中,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D.营造氛围,既是用来感染读者的,也是用来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的。由场景而营造出的氛围对小说有着促进作用。

答案
B.
解析
“但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 见教材: A. P 96页.  B. P 45页.   C .P 61页  D P 30页)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论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贾宝玉身边的大丫环袭人曾赞扬她“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的”。
B.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的美少女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她在愚人节的游行中,被巡警队长弗比斯和“愚人之王”卡西莫多劫走,后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罗洛救回。爱斯梅拉达爱上了英俊的副主教,所幸最终看清了弗罗洛的邪恶真面目。
C.巴金的《家》除了刻画叛逆者觉慧、奉行“作揖主义者”觉新的丰满形象外,还刻画了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
D.《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狄更斯采用“纪实”的方法,作品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他父母的形象也在密考伯夫妇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小题1:下列对《复活》故事情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两项是(  )(  )
A.法庭审判马斯洛娃的案子。副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马斯洛娃有罪。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结论是:马斯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庭长认为这个结论很荒唐,但严厉的法官一定要判马斯洛娃有罪,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马斯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B.聂赫留朵夫曾经找副省长马斯连尼科夫,请他开了一张不限时的探监许可证。后来又去找马斯连尼科夫,请他帮忙解决两件事:一是把马斯洛娃转到医院,二是因为身份证问题被关押的一百三十人的事。副省长答应把马斯洛娃转到医院,但对于那被关押的一百三十人的事表示无能为力。
C.马斯洛娃那批犯人将从监狱里被押解到火车站。聂赫留朵夫收拾好行李提前到监狱牢房,见到了马斯洛娃,当面问了她情况。他跟着犯人队伍前往火车站,看到因天气炎热,有的犯人中暑倒毙了。聂赫留朵夫见到在火车车厢里的马斯洛娃,了解了她以及犯人们恶劣的处境,就去向押解人员求情。
D.聂赫留朵夫去将军家赴宴。席间,聂赫留朵夫再次要求探监,将军皱着眉头不说话,恰好,有个英国客人提出想参观监狱。将军就开了通行证,说聂赫留朵夫可以陪同英国人一起去。晚上,聂赫留朵夫告别了主人一家,就怀着去履行一项不愉快的义务的沉重心情,跟着英国人前往监狱 。
E.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大学毕业后,加入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东西,批驳他认为谬误的东西。为此,他被捕了。在监狱中,西蒙松注意到马斯洛娃的与众不同,在去服刑地的途中爱上了她。他想减轻她的苦难,决定与她结婚,并打算要求调到马斯洛娃的监禁地点。
小题2:自从马丝洛娃被判罪,人生陷入低谷后,聂赫留朵夫多次帮助她改善处境。请简述其中最重要的三次。(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段文字均强调了政治管理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一部分。
B孟子认为可以通过“庠、序、学、校”来使百姓了解伦理关系。
C孟子认为良好的教育比良好的政治更加重要,因此主张先推行教育。
D上位者明白了伦理关系,处于下位的百姓自然就会相亲相爱。
小题2:请简要分析以上选段中孟子阐述的主要观点。(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5分)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7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