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下列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照《永遇乐》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选择了“落日”、“暮云”等让人哀伤幽怨的景物,...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照《永遇乐》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选择了“落日”、“暮云”等让人哀伤幽怨的景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出作者饱经丧乱后的身世之悲。
B.苏轼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先用实笔描绘快哉亭下水天相接的景象,接着以“长记”二字带出记忆中“平山堂”的景象,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C.李白的《丁都护歌》中“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等句子使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令人震撼,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可贵情怀。
D.杜牧的《过华清宫》和白居易的《轻肥》均使用了对比,前者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后者用内臣行乐图与江南的“人食人”惨象进行对比,以表达谴责之意。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落日”、“暮云”是“金色的落日”、“珠联璧合的暮云”,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照《永遇乐》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选择了“落日”、“暮云”等让人哀伤幽怨的景物,】;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暗夜将近,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B.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C.夜来香与月桂花,低声交谈,交换着制造香氛的秘诀。
D.夕阳把最后一抹金,泼在古渡头的墙垛上,映着妻子的眼睛,闪着金色的泪光。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对这段文字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以尼采“自诩为太阳”终究“发了疯”作类比,指出一味“送去”的危害。
B.作者引用有些人所说的中国煤藏量的丰富印证第一句话中的“丰富““大度”,一定程度上赞赏了“送去主义”者的富有和高风亮节。
C.此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者的的危害的,为下文阐明“拿来主义”作铺垫。
D.“磕头”“讨”“奖赏”等词,形象深刻地写出送去主义者充当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有一副春联,上联是“春满神州苏万物”,请选出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  )( 2 分)
A.东风彩笔绘三春B.文昌艺苑谱千篇
C.香随梅蕊送春来D.福到门庭喜气迎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成以下题目。(5分)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派开南宋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烟尘誓扫还金阙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上联:                                                               
下联:                                                               
本幅对联写的是哪位南宋诗人?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