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物理试题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I.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I.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
______;
______;
______.
II.有两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器材有: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1(0-200mA,内阻约11Ω),电流表A2(0-300mA,内阻约8Ω,定值电阻R1=24Ω,R2=12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为了测量A1的内阻,该组同学共设计了下图中A、B、C、D四套方案:

魔方格

其中最佳的方案是______套,若用此方案测得A1、A2示数分别为180mA和270mA,则A1的内阻为______Ω.
(2)乙组同学将甲组同学的电流表A1拿过来,再加上电阻箱R(最大阻值9.9Ω),定值电阻R0=6.0Ω,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用来测量一个电源(电动势E约为6.2V,内阻r约为2.1Ω)的电动势及内阻.请在图2方框中画出设计电路图.
若记录实验中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的A1示数的倒数
1
I
,得到多组数据后描点作出R-
1
I
图线如图2所示,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魔方格
魔方格
答案

魔方格
I、(1)由题意可知,本实验通过钩码的重力充当拉力,而N3为合力,N1与N2为分力,则根据共点力的合成知识可知,二分力的代数和应大于合力,两分力的差应小于第三力,故符合条件的只有BCD;
(2)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需要明确三个力的大小及方向,故在实验中需记录下结点O的位置;两绳子的方向及钩码的重力;
II.(1)要想测得A1的内阻应测出流过其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但由题意可知,题目中没有给出电压表,故可以考虑采用两个电流表充当电压表进行测量;图中AB采用了此种方法,但是由于两电流表内阻均不是已知量,只是约数,无法正确测出电阻值;
故可以采用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则定值电阻分流,则可通过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求得并联部分的电压;CD采用的即为此种方法;C中分流电阻采用了12Ω的电阻,则电流表A2中流过的电流为A1中电流的两倍;容易损坏电表;而D中采用了大电阻,则A1满偏时,A2中电流约为:
24+11
24
×200mA=290mA;则能准确的得出数据,故选D方案为最佳方案;
由并联电路的规律可知,定值电阻中的电流为270-180=90mA;则电流表内阻RA=
0.09×24
0.180
=12Ω;
(2)测电动势和内电阻需要得出路端电压和电流;但若把电阻箱和电源串联,电路中最小电流为
6.1
9.9+2.1+12
=250mA,超过A1的量程,故应采用定值电阻分流;电路如图所示;
故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
1
3
E
R+r+
6×12
6+12
,则变形得:
R=
E
3I
-4-r;故图象中的斜率等于
E
3
=2.0;故E=6.0V;
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6.0=-r-4
解得r=2;
故答案为:I、(1)BCD;(2)标记结点O的位置;纪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记录三段绳子所挂钩码的个数;II、(1)D,12;(2)6.0;2.0.
核心考点
试题【I.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主要考察你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图上标出了F1、F2、F、F′四个力,其中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比较力______与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说明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行定则得到了验证.在本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通过细绳套用一个弹簧秤拉和用两个弹簧秤拉,只要橡皮条伸长相同长度即可
(B)在实验前,一定要将弹簧秤调零
(C)实验中,弹簧秤和所拉的绳套一定要和木板平行
(D)如果手头只有一个弹簧秤,通过改变方法也可以完成实验.魔方格
题型:崇明县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①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B的示数为______N.
②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表格中所列数据是测量小灯泡U-I关系的实验数据:
题型:怀柔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深圳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U( V)0.00.20.51.01.52.02.53.0
I( A )0.0000.0500.1000.1500.1800.1950.2050.215
(1)根据要求,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后,再把木板竖立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筋 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B连结两条轻绳,跨过定滑轮后各栓一细绳套,分别 挂上3个钩码和4个钩码(每个钩码重lN),调整滑轮的位置,稳定后结点B位 于O处,记下______和两条轻绳的方向,取下滑轮及钩码.
②如图乙所示,取某单位长度表示lN,用力的图示作出两条轻绳的拉力F1和F2;再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把结点万也拉至O处,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取下测力计.
③在图丙作出F1和F2的合力F及拉力F′的图示.(图作在答题卡上)
④对比F和F′的大小和方向,发现它们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一个原因)

魔方格

(2)图1是“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电阻率ρ”的实验电路图.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直径d如图2所示,可读出d=______m.
②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读出MP的长度为x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对 应的电阻R,利用多组数据绘出如图3所示的R-x图象,可得该图线的斜率 k=______Ω/m.
③利用图线的斜率k、金属丝的直径d,得到金属丝电阻率ρ的表达式为______
④图中的a导线从电流表的“0.6A”接线柱改接于电流表的“-”接线柱上,可以测 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读出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 示数,把实验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4所示的U-I图象,得出电源的电动势 E=______V;若R0=2.0Ω,则电源的内阻r=______Ω.
(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①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从实验中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魔方格

①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______,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______;
②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魔方格
关于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______的科学思想方法
魔方格
(2)某同学完成该实验后得到的图形如图(b)所示,图上所画的四个力中,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