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物理试题 >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 我国发射的探月卫星有一类为绕月极地卫星.利用该卫星可对月球进行成像探测.如图所示,设卫星在绕月极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绕行周期为TM;月球绕...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发射的探月卫星有一类为绕月极地卫星.利用该卫星可对月球进行成像探测.如图所示,设卫星在绕月极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绕行周期为TM;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TE,公转轨道半径为R0;地球半径为RE,月球半径为RM.忽略地球引力、太阳引力对绕月卫星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TE2(RM+H)3
TM2R03
B.若光速为C,信号从卫星传输到地面所用时间为


R02+(H+RM)2
-RE
c
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TM2
(RM+H)3
=
TE2
(R0+RE)3
D.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TM2
(RM+H)3
=
TE2
R03
答案
A、根据天体间的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万=m
4π2r
T2
,分别可求得地球的质量和月球的质量,即M:M=
T2E
(RM+H)3
T2M
R20
,故A正确.
B、设探月极地轨道上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L0,则卫星到地面最短距离为L0-RE,由几何知识得:
L02=R02+(RM+H)2
将照片发回地面的时间t=
L0-RE
c
=


R02+(H+RM)2
-RE
c
,故B正确.
CD、由于开普勒第三定律只适用于绕同一个中心天体运动,TM和TE对应的中心天体分别是月球和地球,所以CD选项的表达式错误,故CD错误.
故选:AB.
核心考点
试题【我国发射的探月卫星有一类为绕月极地卫星.利用该卫星可对月球进行成像探测.如图所示,设卫星在绕月极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绕行周期为TM;月球绕】;主要考察你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km,运行周期127min,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可以求出的是(  )
A.月球的平均密度B.卫星绕月球运动的速度
C.月球对卫星的引力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火箭发射阶段,宇航员发现当飞船随火箭以
g
2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到某位置时(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其身下体重测试仪的示数为起动前的
17
18
,已知地球半径为R,求:
(1)该处的重力加速度g"与地表处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
(2)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h.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顺利升空入轨,入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船受到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线速度逐渐减小
B.飞船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增大,周期逐渐减小
C.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小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从100km×100km的环月圆轨道,降低到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轨道,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并于12月14日21时11分实现卫星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的软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的阻力,则“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可以小于7.9km/s
B.若已知“嫦娥三号”在100km的环月圆轨道上飞行的周期及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平均密度
C.若已知“嫦娥三号”、“嫦娥一号”各自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高度(高度不同)、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质量、半径
D.“嫦娥三号”为着陆准备而实施变轨控制时,需要通过发动机使其加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文单位(简写AU)是天文常数之一.历史上定义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已知水星距离太阳为0.4AU,木星距离太阳约5.2AU,海王星距离太阳约30.1AU,则通过估算判断下述行星公转角速度最接近1
0-9
rad/s的是(  )
A.水星B.地球C.木星D.海王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