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孙中山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处理印度事务的国务大臣在1917年宣布,政府的政策是“逐步建立自治机构”和增加负责岗位上的印度人,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人们日益清楚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处理印度事务的国务大臣在1917年宣布,政府的政策是“逐步建立自治机构”和增加负责岗位上的印度人,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人们日益清楚看出,这样的改革将缓慢得难以忍受。……镇压代替了缓慢的自治进程,终于导致1919年达到顶点的阿姆利则血案。
材料二 甘地多次发起进一步抵制英国货的运动,这些运动抓住了群众的情绪,有助于吸引更多追随者。他号召印度人只穿用他们自己的传统手工布做的衣服,只要可能就自己用棉花纺纱织布,纺车成了与5000年印度历史联系的民族主义象征。
材料三 在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中,甘地精选了2500名志愿者步行向丹地盐场进军,这些赤手空拳的志愿者面对殖民者的警棍和铁棒,毫无惧色,一批人被打倒在地,另一批又挺身而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队型。在第三次不合作运动中,不仅甘地和国大党的大多数***被逮捕,而且还有大批民众陆续被捕入狱。仅在1941年上半年,被捕人数就达2万多,这些以甘地精神武装起来的“坚持真理者”,手持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视死如归,脸不变色心不跳地走进监狱。
材料四 尼赫鲁在评论甘地时说:“我从未见到一个人具有比他更完美的正派和更坦率的真诚,也从未见到一个人比他更讨厌自私、傲慢、机会主义和个人野心。……为了一个伟大的事业在他领导之下同他一道工作,是我们毕生最高的特殊荣幸;对我们来说,他代表着印度的精神和光荣。
——材料一、二、四均引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甘地领导的斗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掀起的?(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4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甘地领导反英斗争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上的要求。(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甘地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答案
(1)一战结束后,英国殖民当局的改革过于缓慢;英国殖民当局继续实行高压政策(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4分)
(2)打击英国殖民经济;维护印度民族经济;发动了印度民众;增强民族意识。(4分,举出其中任意两点皆可)
(3)非暴力(2分);操作要求:以忍耐、服从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对抗镇压;采取和平合法手段进行斗争(2分,写出其中任意一点皆可)
(4)甘地正派、真诚、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具有人格魅力;他信念坚定,绝不屈服;他淡薄名利,不顾个人安危,毕生精力奉献于印度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分,举出其中任意两点或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表述了两方面的含义,将其概括出来就是背景;(2)将材料二中的文字“发起进一步抵制英国货的运动,这些运动抓住了群众的情绪,有助于吸引更多追随者。”概括出来即可;(3)联系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三中的内容可以得出其指导思想是非暴力与不合作,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这中思想在操作中的特点是不与统治者合作,不向统治者屈服,采用和平的手段逼迫统治者屈服;(4)结合材料四中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以归纳概括出甘地的高尚品质。
点评:高考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甘地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其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方面,学生对此疑惑众多,其实“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中“非暴力”和“不合作”是平行关系,“非暴力”和“不合作”也是斗争方式体现出的特点,这一思想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减少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损失。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处理印度事务的国务大臣在1917年宣布,政府的政策是“逐步建立自治机构”和增加负责岗位上的印度人,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人们日益清楚看】;主要考察你对孙中山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这幅挽联是纪念
A.李四光B.孙中山C.***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甘地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基于这种认识,甘地
A.组织了“食盐进军”B.提出“回到纺车去”
C.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标D.号召民众进行绝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上述议论最可能出自
A.华盛顿B.拿破仑   C.甘地D.爱因斯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就有了哪两个显著变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2分)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