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3分)科技的发展助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引发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科技的发展助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引发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技术革新向前推动了这个进程,使得浩如烟海的信息、图像、钱币、股票和其他可通过数字转换的东西得以即时传递。……许多具有全球化经济特色的交易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既然国界对一些大公司的交易和许多支撑全球经济的金融过程越来越无关紧要,那么人们关注的重点就会从国家间关系转向全球关系。
——克罗卡特《反美主义与全球秩序》
材料三 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陷入被动,正是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积极活动才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开放以及全球经济的整合。……而事实也证明国家对迅猛的全球化进程,并没有茫然无措,相反,正在积极地调整既有的决策方式、政策选择以及行为轨迹。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3分)
(2)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的处境”问题多有争论。请例证材料二的观点。(3分)
(3)对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职能”这一话题,材料三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共鸣。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促进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提供联结纽带;刺激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形成。(3分)
(2)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民族国家的功能衰退。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整合和发展中日益重要,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3分)
(3)(7分)评分标准:采点评分与分层评分相结合。
①观点恰当得2分。
②无论证过程不得分;有论证过程文字得1分;基本合理得2-3分;论证合理,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得4分。言之成理即可,不拘泥于答案。
③总结得当得1分。
实例:
观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弱化民族国家的职能。
论证: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民族国家仍然是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推动者,例如中国在1992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合和发展;经济全球化面临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也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面临更多威胁,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体制和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结: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也要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870年前后,所以解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问题就可以依据材料一的内容来逐一的分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标志,进入电力时代后,社会生产力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更有力的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第二问,这个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何评价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来回答。史家历来对经济全球化有争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材料二的观点是对全球化持肯定态度的,所以回答时不要答错了内容。同时要依据材料中所提示的“那么人们关注的重点就会从国家间关系转向全球关系”这个论点来分析归纳。
(3)第三问,此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材料的观点非常的鲜明,主题也十分明确。首先学生要把材料的观点阐述清楚,然后再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来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时的主要观点是: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大国主导,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或更多的负面影响,但发展中国家又不回避这种世界潮流,我们还要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核心考点
试题【(13分)科技的发展助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引发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世贸组织首个全球贸易协定,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世贸组织总干事说,“世贸组织历史上首次迎来真正成果。”这个“真正成果”指的是
A.根除了国家间贸易纷争B.保证了世界粮食的安全
C.缩小了南北间发展差距D.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国际组织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补贴纪律、可持续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把协调管理的触角从边境措施延伸到国内决策与立法领域,监督职能空前强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联合国”。该组织是
A.联合国B.布雷顿森林体系C.欧盟D.世贸组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主要包括(  )。
①市场开放 
②会员国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 
③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 
④世界贸易自由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国际组织的标志,该组织宣称其宗旨之一是“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这一宗旨适应了(  )。
A.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B.经济区域化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D.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