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D    
试题分析:①唐朝末期,火药用于军事,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②明朝时设立内阁大学士;③清朝雍正皇帝时才出现军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在1900年。因此,以上说法都违背历史史实。
7(原创)参与过打开中美关系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乒乓外交”是一项富有戏剧性的、启示性的外交举措,它体现着中国***的某种个性:精明老练、聪明过人、富有智慧,有“小中见大”的战略谋划意识。他所描述的是1970年代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曾出现“小球”推动“大球”的情形。中国之所以能以“小球”撬起“大球”的原因是
A.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第三世界的支持D.改革开放的实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评述唐太宗时说:“青年闯将,建唐立功,一统天下,战功赫赫,***兄逼父,夺位登基,贞观政绩,流芳千古,晚年过失,反躬自省。”
材料二 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
“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唐太宗的主要历史活动。(不要罗列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孔庙大成殿,上有清康熙帝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材料三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揉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为什么“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面对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我们应抱何种态度?
8(2009年4月合肥市高三第2次质检)1960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这两段话说明         
①   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
②   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
③   尼克松想通过改善美中关系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④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08海南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
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故何哉?盖以吾国文化,倘已至文言一致地步,则以国语为文,达意状物,岂非天经地义,尚有何种疑义必待讨论乎?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
——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