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2分)海洋是生命摇篮、交通动脉和经济血液,对人类至关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海洋是生命摇篮、交通动脉和经济血液,对人类至关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附近的“不幸”太恐惧了,被迫很快返航。
(1)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英雄是谁?(1分)推动英雄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观点,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2分)
答案
(1)航海英雄:迪亚士;(1分)因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黄金热”的推动;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隔绝了东西方传统商路。(4分,每点1分)
(2)观点: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1分)。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4分,每点2分)
(3)创办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创建海军以及新式学堂(马尾船政学堂)等(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海洋是生命摇篮、交通动脉和经济血液,对人类至关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资料一:文献记载中国官方与台湾住民的接触,可以追溯到三国或隋代,台湾与大陆有着极其密切的历史关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资料二:文献记载中国官方与台湾住民的接触,最早的可能可追溯到三国时代,或在隋代。假设文献记载的岛屿的确指台湾,这类的接触也是偶发的、不连续的,数百年难得发生一次,在本质上不是隶属的关系。我们甚且可以说,正由于有这类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台湾不是自古即为中国领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段文字?
A.资料一为历史事实,资料二则是历史解释
B.资料一为历史解释,资料二则是历史事实
C.学者引用相同史料,可能获得不同的结论
D.两者引用相同史料,结论不同,当有一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瀛识略》记载:“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邑。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邵郡种植殆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旺盛B.福建山区较适宜茶叶的种植
C.种茶、制茶获利较为丰厚D.国内的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儒林列传》载:汉武帝时,“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B.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C.儒学家参政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D.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西汉设立了太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
——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2分)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1分)为什么?(2分)
(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3分)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