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970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可能是关于(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B.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文艺战线成就斐然C.人造地球卫星“东...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70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可能是关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B.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文艺战线成就斐然
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育成功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B不对,此时是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D不对,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品种一一南优2号。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C符合题意。
点评:由于历史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其特点之一是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且在试卷中所占分值高。因而它要求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所以,必须准确、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研究解答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才有实际意义。
核心考点
试题【1970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可能是关于(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B.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文艺战线成就斐然C.人造地球卫星“东】;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1分)
(2)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4分)   
材料二: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1)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1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1分)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为“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表,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女性而言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女性取得了同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
B.使女性走出家庭步入公共领域
C.提高了女性的参政意识和社会地位
D.女性彻底摆脱传统伦理的束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说:“善人总是相似的,也是彼此友好的”;“没有人会愿意干恶事,或干他自己认为是恶的恶事。人的本性,决非弃善从恶”。与上述思想比较相近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吕不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
材料四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五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3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8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