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 化民”可得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所以答案选D。
核心考点
试题【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
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
C.致良知D.穷理格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  )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兼爱和自我节制D.人治和法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6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