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6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8分)
答案
(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6分)
(2)同: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6分)
(3)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 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孟子认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也,反映了孟子的伦理观,即人性善,政治上则主张仁政;从材料二中的“生而有好利焉”等,结合所学知识,荀子认为人性恶,政治上主张礼法并重。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二中的“生而有好利焉”等,结合所学知识,荀子认为人性恶,政治上主张礼法并重;材料三麦迪逊认为“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都主张用法律来加以约束与引导。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全面客观地分析人性两个方面的统一。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 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澈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D.积极因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    )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
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
C.中共八大决议D.1982年宪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