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B.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C.帮助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D.是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说明农民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A不对。题干所叙述的现象是苏联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而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不对。D项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描述,排除D。新经济政策是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危机时实行的,帮助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所描述的现象是新经济政策,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极大多数农民都经营着细小的个体经济,我们把我们拟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纲领中可以实现的东西先建立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广大农民的常规,……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
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
——《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为纠正这一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的背景是什么?针对民众的“抗议”和“戒心”,你如何理解“限额耕种”的积极作用?(4分)
(3)依据材料三从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性。(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市场经济体制
C.农业集体化运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A.破坏了工人和农民的联盟B.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
C.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D.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5分)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巨变,下图中的三个伟人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改革。
                        
列宁                           罗斯福                            ***
请回答:
(1)除70年代末的中国在***的领导下进行了改革开放外,在20年代的苏俄,30年代初的美国,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式和政治形式,列宁和罗斯福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8分)
(2)美国的这种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5分)
(3)这三国的改革在农业方面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你认为三位伟人面对困境所进行的改革,体现了他们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是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季诺维耶夫则将新经济政策解释为“有条件的新经济政策”,即: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64年10月13日,赫鲁晓夫被自己的同事赶下台。他没有抗争,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难道有谁能设想,我们能向斯大林说:我们不想要他,并建议他辞职吗?那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恐惧消失了,谈话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是我的功绩。”
——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历史上也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苏联经济向效益型和质量型的纵深发展对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更高要求时,它就以其僵化、专制的一面,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
——向文化《世纪末的思考》
(1)概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赫鲁晓夫所说的 “恐惧消失了”的含义。(4分)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有何启示?(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