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破坏了工人和农民的联盟B.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C.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D.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A.破坏了工人和农民的联盟B.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
C.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D.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量征集制,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巩固了工农联盟;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主张用市场的手段发展经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发展经济为壮大社会主义服务,并非恢复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主张间接过渡。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核心考点
试题【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破坏了工人和农民的联盟B.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C.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D.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35分)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巨变,下图中的三个伟人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改革。
                        
列宁                           罗斯福                            ***
请回答:
(1)除70年代末的中国在***的领导下进行了改革开放外,在20年代的苏俄,30年代初的美国,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式和政治形式,列宁和罗斯福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8分)
(2)美国的这种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5分)
(3)这三国的改革在农业方面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你认为三位伟人面对困境所进行的改革,体现了他们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是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季诺维耶夫则将新经济政策解释为“有条件的新经济政策”,即: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64年10月13日,赫鲁晓夫被自己的同事赶下台。他没有抗争,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难道有谁能设想,我们能向斯大林说:我们不想要他,并建议他辞职吗?那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恐惧消失了,谈话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是我的功绩。”
——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历史上也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苏联经济向效益型和质量型的纵深发展对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更高要求时,它就以其僵化、专制的一面,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
——向文化《世纪末的思考》
(1)概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赫鲁晓夫所说的 “恐惧消失了”的含义。(4分)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有何启示?(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经济体制(政策)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显著特点?(3分)
(2)材料二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3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调整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3年,生活在苏联基辅郊区的农民诺维奇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集市出售,其结果最有可能是
A.管理人员依法征收了税额后自由出售
B.粮食全部被没收
C.被国家以极低价格强制收购
D.行为合法,无人干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2分)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他挽救了市场经济”?(2分)这种“新模式是什么?”(2分)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