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非常深刻
C.认为中国有能力战胜英国D.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器不良也……是技不熟也”直接说明了林则徐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答案选D,A C两项表述正确符合林则徐的主张但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林则徐并未能认识清楚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是由于国力落后和政治军事腐败所致。
点评: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这可能要比地主阶级直接向西方学习军事的直接作用要大,本题即是从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查。
核心考点
试题【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体西用”(7分)
清末一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说到:“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请回答:(1)以上的材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有哪些?(写出数字符号)(3分)
(2)“中体西用”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分)
(3)该思想家对“中体西用”持什么态度?(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回答:
(1)请结合欧洲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对“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加以阐明。(6分)
(2)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反映了哪一派的态度
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