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反映了哪一派的态度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反映了哪一派的态度
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了对洋务派创办同文馆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持反对和批判态度,这符合固守传统文化不变的顽固派的特点,所以答案选B,C D两项也主张向西方学习。
点评: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内容及特点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重视分析各阶级、各阶层主张所体现的思想解放的特点,辨析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主张的异同,理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反映了哪一派的态度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个小题,共24分)
材料一 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
材料二 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来,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材料三 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材料四 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4分)
(2)材料四中“明显的偏向”指什么?(2分)
(3)四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态度?(6分)各有什么样的行动?(6分)
(4)简要分析其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林则徐的主张是
A.学习西方军事制度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练兵方法
C.中西差距巨大,不应调兵作战
D.广泛了解外国的历史地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