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1949年9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澜改造社会的核心思想。为实现其核心思想,他认为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张澜核心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答案

(1)核心思想:国家社会主义。(2分)
措施:关注民生;普及教育;公平公正;主张改良。(6分,任意三要点即可)
(2)进步:实行人民民主。(3分;如果学生回答“赞同民主集中制、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主张人民主权”等内容,可以酌情计分。)
原因: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镇压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人民民主获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张澜对民主政治的追求。(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可以得出其核心为国家社会主义,依据材料“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 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可知其主张的措施为关注民生;普及教育;公平公正;主张改良
(2)依据材料“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可以得出其进步之处为实行人民民主;进步的原因为,相对于以前的国民政府的一党专政而言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人民民主获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张澜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联新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报道说:“美国在华的声誉业已一落千丈,……不单是中国的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即使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现在也都逐渐感觉到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这则报道的背景是美国
A.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主权出卖中国利益
B.在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C.在“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对华侵略
D.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是          (  )
政党代表
国民党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国民党一大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  )
A.百团大战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的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正处于
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了一则公告:“本府会部马匹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因饲养员已全部取消,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A.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精简机关人员,扩充边区军队D.发扬民主作风,反对官僚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