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科学技术 >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哪本著作最能看到关于这一发明的相关介绍(    )A.司马迁的《史记》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沈括的《梦溪笔谈》D....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哪本著作最能看到关于这一发明的相关介绍(    )
A.司马迁的《史记》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沈括的《梦溪笔谈》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学著作记载的是西汉之前史实;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对四书的注解,为儒家经典;C.沈括的《梦溪笔谈》技术的是古代的科技;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古代的药物学著作,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就内容言,主要包含依托农耕经济的天文历法、数学、农学,服务于人民生活的古代医学,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等。就形式言,既有灿若群星的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又有浩如烟海的科学巨著,更有闪耀光芒的无数发明创造。有人说: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展,不但体现了实践的创造性意义,而且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实用性强也给中国科技发展强给中国科技发展带来局限,由于中国科技没能形成专门化的科学理论,只停留在经验直观的阶段,缺乏发展的后劲。因而,在进入近代以后,便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核心考点
试题【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哪本著作最能看到关于这一发明的相关介绍(    )A.司马迁的《史记》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沈括的《梦溪笔谈》D.】;主要考察你对近代科学技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孔子弟子有一位姓冉,名耕,字伯牛。这样的名字被看成是春秋时已有牛耕技术的旁证。商王的称呼如外丙、太甲、盘庚等,也间接说明商朝已经(   )
A.出现成熟文字B.掌握干支计日方法
C.出现独立的商人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③B.②③C.②④D.全部无法享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他在广东时穿佛教僧衣,到北京后则穿儒服。
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必可以补儒易佛,”可以帮助人心世风的好转。他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他的后半生大都倾注于介绍、实验和应用西法莱救助明朝的危机上面,其实际的意义却又超出于此.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当时的欧洲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产生的主要成果。(2分)
材料二   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玛窦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目前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然保持中国在世界中央这种独特的样子,就是当年利玛窦发明的权宜之计,想不到沿用了几百年而不变,与其他国家的世界地图截然不同。————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樊树志先生认为,佛学传人中国对于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已经人所共知;而“第二次”的影响可以与之相媲美,或许更胜一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二次“外国知识线”与中国接触的主要内容、方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第二次中外“知识线”接触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更胜一筹”的影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献帝时修一条农用水渠,计算土方可采用下列哪本书中提及的计算方法
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
C.《太平经》D.《墨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人郑思远在《真元妙道要略》中记载,当时有人把雄黄、硫磺、硝石、蜂蜜合炼,火焰上窜,不但烧伤了炼丹人的手脸,还把房子烧掉了,所以炼丹家提醒人们接受教训,切莫引火自焚,而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这反映了
A.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B.火药的发明是个偶然事件
C.唐朝炼丹家对火药不感兴趣D.军事家比炼丹家更有远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