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科学技术 > 阅读材料: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他在广东时穿佛教僧衣,到北京后则穿儒服。
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必可以补儒易佛,”可以帮助人心世风的好转。他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他的后半生大都倾注于介绍、实验和应用西法莱救助明朝的危机上面,其实际的意义却又超出于此.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当时的欧洲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产生的主要成果。(2分)
材料二   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玛窦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目前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然保持中国在世界中央这种独特的样子,就是当年利玛窦发明的权宜之计,想不到沿用了几百年而不变,与其他国家的世界地图截然不同。————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樊树志先生认为,佛学传人中国对于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已经人所共知;而“第二次”的影响可以与之相媲美,或许更胜一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二次“外国知识线”与中国接触的主要内容、方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第二次中外“知识线”接触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更胜一筹”的影响?(2分)
答案
⑴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活动。(4分)举例: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宋应星《天工开物》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答出任一个即可2分)
⑵内容:宗教、科学技术等(2分)方式: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2分)
⑶开始了早期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开拓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促进了中国数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根据徐光启、宋应星的例子说明。
(2)注意材料信息: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徐光启“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
(3)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客观上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开始了早期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开拓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点评:作为文言文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1)古文(文言文)。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2)现代文。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主要考察你对近代科学技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汉献帝时修一条农用水渠,计算土方可采用下列哪本书中提及的计算方法
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
C.《太平经》D.《墨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人郑思远在《真元妙道要略》中记载,当时有人把雄黄、硫磺、硝石、蜂蜜合炼,火焰上窜,不但烧伤了炼丹人的手脸,还把房子烧掉了,所以炼丹家提醒人们接受教训,切莫引火自焚,而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这反映了
A.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B.火药的发明是个偶然事件
C.唐朝炼丹家对火药不感兴趣D.军事家比炼丹家更有远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C.①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
A.印刷术和造纸术B.火药和指南
C.指南针和印刷术D.造纸术和火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