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史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一:“1880—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国家国民收入(亿元)年增长率(%)人口(千人)年增长...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1880—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
国家
国民收入(亿元)
年增长
率(%)
人口(千人)
年增长
率(%)
人均收入(元)
年增长
率(%)
1880年
1930年
1880年
1930年
1880年
1930年
中国
143.43
257.98
1.21
377636
500789
0.58
38
51.51
0.62
表二:“1880—1930年日本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
国家
国民收入(亿元)
年增长
率(%)
人口(千人)
年增长
率(%)
人均收入(元)
年增长
率(%)
1880年
1930年
1880年
1930年
1880年
1930年
日本
18.08
149.95
14.32
38437
69240
1.18
47.04
216.56
3.10
读表一、表二,提取中、日两国在1880—1930年间有关经济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

(1)表一信息:中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大,人均收入增长缓慢。(2分)
说明:十九世纪末,由于清政府政策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因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因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导致中国国民收入小幅增长。(2分)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且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乱不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故人均收入增长仍较缓慢。(2分)(如答政策的调整、政治环境及人口总量大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表二信息:日本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远远高于中国。(2分)
说明: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中日甲午战争中攫取的巨额战争赔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国民收入总量大幅度增加。(2分)尽管日本的人口增长率大于中国(是中国的两倍多),国民收入总量也不如中国,但因人口总量远低于中国,所以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注意提取中、日两国在1880—1930年间有关经济方面的信息,中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大,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而日本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远远高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此时间段中日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主要和制度、环境有关,人口基数也影响着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此时的中国民族工业虽然经历了十九世纪末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较快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乱不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对外侵略扩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一:“1880—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国家国民收入(亿元)年增长率(%)人口(千人)年增长】;主要考察你对近代史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872年
1881年
增长率(%)
棉纱(万担)
5
17.2
244
棉布(万匹)
1224.1
1493.1
22
A.棉纺织品是西方输华的主要商品     B.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在不断增加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日本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
国家
措施
俄国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
日本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为平民。
(1)根据材料一,比较俄、日农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材料二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啥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学习材料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化。而西方则是“19世纪及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它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认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②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
③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 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892—1894年
1895—1903年
商办
设厂数
53
463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19469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