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
题目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故屡治而屡为患。”“欲救江淮之困,必须改黄河于山东入海。”……林则徐提出,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对国家和商人都有利。实行“重商力”,要有好的政策。在救灾的过程中,要注意照顾米商的利益,要利用商人的积极性战胜粮荒。中国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做法。林则徐、魏源等力主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有识之士认为,把漕运改为海运,省力省时省钱,益国利民。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有识之士提出从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兴修水利、重商力、准开矿、与外通商、提倡海运、革除漕运积弊等方面发展经济。评价:由于顽固派的专权,未能立即发挥大的作用。但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向近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根源: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核心考点
试题【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主要考察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荀子认为:“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据此判断荀子  [     ]
A.主张性恶反对性善                
B.主张礼法并用
C.强调实施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思想家眼中的君民关系
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其与孟德斯鸠主张主要差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国在走向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洛克的基本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     ]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