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16分)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3分)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0%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鸦片战争之后半个多世纪,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近代条约口岸的“双重作用”。(6分)
答案

(1)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出现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3 分,答出3 点即可得分)
(2)特点:发展迅速;起步早;不是以旧城镇为基础,以发展新型城市为主。(3 分)
原因:①农业革命(圈地运动)和商业革命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②工业革命促进新型工业城市的涌现。(4 分)
(3)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2 分)
论证: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另一方面,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可以看出宋代的城市大规模出现,其经济功能增强。“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可以看出宋代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据图片内容可得出,宋代出现了瓦肆等娱乐场所。
(2)依据材料中的“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出英国的城市不是以旧城镇为基础,以发展新型城市为主;“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发展迅速、起步早。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可以看出农业革命(圈地运动)和商业革命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的进行也促进了新型工业城市的兴起。
(3)依据材料中的“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可以看出是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第二小问注意从经济方面分析通商口岸的双重作用。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        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④“击牺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          表2: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三         表3: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下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唐长安城胡商云集的西市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明朝末年和清代中晚期江南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扇形图。据此判断,从明末至清中晚期这一时段该地区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有所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文献记述:“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下列对“墟”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B.明清时期大商人聚集的会馆
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D.农村兴起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