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中国古代文献记述:“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下列对“墟”的认识,正确的是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B.明清时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古代文献记述:“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下列对“墟”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B.明清时期大商人聚集的会馆
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D.农村兴起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提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墟”是明清时期的和官府管理,故排除B、C,D答案中对“墟”内容的定义比A要具体准确——就是“贸易市场”,对应题中“百货”的信息。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古代文献记述:“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下列对“墟”的认识,正确的是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B.明清时期】;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如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 “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行”指“行商”,“门”指“城门”。据此可知当时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历史学家滨下武志主张把“(明清时期)亚洲历史(看作)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内部的纳贡关系和纳贡——贸易关系为特征的统一体系的历史……人们完全有理由把朝贡交换看成一种商业交易。”滨下把朝贡交换看成一种商业交易说明
A.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受到地方政府抵制
B.朝贡贸易本身就是平等的商业交易
C.东西方商人利用朝贡贸易从事商业活动
D.明清政府实际上支持对外商业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2分)
材料二 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3分)
材料三             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
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差额
1978
355
167.6
187.4
-19.8
1985
2066.7
808.9
1257.8
-448.9
1988
3821.8
1766.7
2055.1
-288.4
1991
7225.8
3827.1
3398.7
428.4
1995
23499.9
12451.8
11048.1
1403.7
1997
26958.6
15152.8
11805.8
3347.0
——《中国统计年鉴(1998)》,620页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写道:“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从中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①批评东汉后期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   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
③东汉虽有抑商法令,但经商的人不少 ④是当时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太宗乃尽收天下之利权归于官,于是士大夫始乃兼农桑之业,方得赡家,一切与故异矣。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非兄老先营事业于前,子弟即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之风日益甚,然而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
——(清)沈垚《落帆楼文集》
材料二 外国工商两业相因而成,工有成器,然后商有贩运,是工为体、商为用也,此易知者也。其精于商术者,则商先谋之,工后作之,先察其何……可与他国争胜,然后命工师思新法,创新器,长供商之取求,是商为主、工为使也,……机器、格致、化学、皆制货者所当晓;各国风尚、道里远近、口岸冲僻,皆运货者所当知。致护商之要,不外合众商之力以厚其本,合国与民之力以济其穷。
——摘编自《张之洞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并简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之洞对商业的新认识。(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