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2013年1月北京的雾霾天气引发了许多有关环保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多在人烟稀少,甚至人迹罕至的山区,或者围垦湖面以及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3年1月北京的雾霾天气引发了许多有关环保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多在人烟稀少,甚至人迹罕至的山区,或者围垦湖面以及滨江濒湖的洲滩、沮洳,或者在东部沿海地区,人们采用围垦荡地的办法以扩展耕地,即使在北方的农牧交汇地带,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业垦殖。到清朝后期,宣布移民实边、放垦蒙地,内蒙古草原南部的农垦规模更是空前扩大。……
在鄂西山区,“承平日久,生齿渐繁,虽幽崖邃谷亦筑室其下,峻岭高冈亦耕作其上”,“然多狃于目前而忘远虑,当夏月骤雨,大水暴至,有阖庐漂荡者,有耕耘山上不及奔避,急流冲激而去者”。
——摘自《明清县志》有关论文
材料二 埃及的阿斯旺高水坝无疑对提高埃及的供水量是有价值的,但是与此同时,它却减低了向地中海漂流藻类营养物质的数量,以致对许多国家的鱼类工业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从生态的观点来看,近代时期工业的急速增长,几乎纯粹是一种灾难。近代技术所产生的废物,其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向自然界撒放的***虫剂、大量的人工合成产品、原子武器试验产生的结果等。如1986年苏联的基辅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危险辐射,1991年伊拉克冲突中有500万至1000万桶石油被倾注到波斯湾水域,于是政治上对生态资源的损害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与人口爆炸之间紧密关联的问题在全世界存在着。正是近年来人口惊人的增长,生态环境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美】罗伯特·E·泰勒《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徽是一只巨手托着插着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它告诉人们:“地球在我们手中。”围绕着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会议在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发展权,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根本问题上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后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三项文件。“里约宣言”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 
——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垦殖面积扩大的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环境问题,概括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措施。你如何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8分)
答案
⑴原因:高产作物的引进使边远贫瘠土地得以利用;政府移民实边,鼓励垦荒的政策;明清人口控制松弛,或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4取3,6分)
不利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日益贫困。(2分)
⑵说明生态环境恶化已成全球性问题。(2分)
因素:工业化新技术运用;大型水利工程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民族、宗教、领土争端导致的地区冲突;美苏两极对峙下核能威胁;人口的急剧增长。(7分)
⑶国际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平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4分)
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强立法等法律监督措施。(2分)
关系:发展与保护环境相互依存;环境问题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到清朝后期,宣布移民实边、放垦蒙地,”,及所学的明清农业发展的史实如甘薯和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人口的增加等归纳垦殖面积增大的原因;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中“在鄂西山区……急流冲激而去者”可以概括大面积垦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直接概括;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埃及的阿斯旺高水坝,对许多国家的鱼类工业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生态的观点来看,近代时期工业的急速增长,几乎纯粹是一种灾难”;“政治上对生态资源的损害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人口惊人的增长,生态环境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根据这四个提示点概括环境恶化的因素。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的“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概括国际社会的战略措施。依据所学,我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第二小问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根据所学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由此总结答案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2013年1月北京的雾霾天气引发了许多有关环保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多在人烟稀少,甚至人迹罕至的山区,或者围垦湖面以及滨】;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960—1280年间,中国人均收入提高了l/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材料中所说的“公元960—1280年间”和“1700—1840年间”分别是指哪两个时期?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原因。(8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到了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土地政策是
A.推行均田制B.实行三长制
C.实行俸禄制D.废除宗主督护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地租普遍上涨,与其直接相关的是
A.外国资本掠夺B.民族资本兴起
C.人地矛盾突出D.城市化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