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小农经济的停滞性B.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与欧洲的农业生产相比具有停滞不前的特点,故选A。
核心考点
试题【“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该言论反映了
A.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
C.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D.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年份
人口数(万)
全国耕地面积(亿亩)
顺治末(1661)
5720
5.2
康熙二十年(1681)
9000—10000
5.9
雍正六年(1741)
14341
8.9
一一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人口变化(百万)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1500
4
16
12
1600
6
20
20
1800
16.3
27.5
29.0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有人口七、八千万,英国群岛只有400万。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段时间共有10位名人,都是欧洲大陆的,没有一人是英国群岛的。在1500年之后,英国人口快速增加,其后影响世界的名人中英国却有17人(如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从英国独立出来的美国有8人,而传统的欧洲人口大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分别只有8人、9人、3人。
——摘自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1)材料一折射了哪些信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以来英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和英国应对人口变化的根本出发点。分析近代以来英国人口变化与文化名人辈出之间的关系。(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过程体现了

图1                 图2                     图3
A.经济形态的变革B.耕作方式的变化
C.工具材质的革新D.灌溉动力的改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生活必须的技艺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
材料二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中,会经历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内卷化”即修正或改造的过程。
——据江宁康《文化全球化一个需要探讨的命题》
材料三 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
——据黄皖毅、邵鹏《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
(1)结合明清历史,列举当时伏尔泰认为“中国经济已臻完美”的史实。(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内卷化”的主要历程。(8分)
(3)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6分)
(4)综合以上问题,针对文化全球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