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注重依法治国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政事堂在法律的颁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没有政事堂的盖印,算不得法律,体现了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故选B。A项错误,古代法律体现的是皇帝的意志,体现的是人治的社会;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政事堂的作用;D项明显错误,相权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无法替代皇权的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该材料讲述的是中国某个封建王朝制定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该封建王朝应该是
A.秦朝B.汉朝 C.元朝 D.明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哈佛大学的专家曾说:“一个注重军事的朝代,作战时却常失败。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却来竭力提倡文治。以水利为根据地,却敌不过北方人文简单、水准远逊的国家”。这个朝代应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汉书·刑法志》载: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处刑。其小女提萦上书皇帝:“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随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文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肉刑”(破坏人身体的刑法)。据此可知
A.“法自君出”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B.“礼乐刑政”是中华法的立法原则
C.“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的立法指导D.“礼刑结合”是中华法的主要特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
——《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
——《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影响?(4分)
⑵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与西方古代和近现代官员轮换制有何不同。(6分)
⑶材料三中的“回避”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唐朝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