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日本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唐代和宋代在历史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依据这些差异(或变化),内藤湖南总结说:“总而言之,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由此他提出了“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畀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内藤湖南和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8分)
答案

(1)表现: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2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2 分)法律发生变化并不断完善。(2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分) 分封制遭到破坏;(2分)争霸战争和改革的推动。(2分) 
同: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在宋代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2分) 异:钱穆认为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由封建贵族社会转化为封建平民社会。内藤 湖南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3分)  
(3)认识:宋代社会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化。 
政治方面:(2分)①选官制度:科举取士进一步扩大,以科举制为基础或途径,平民 兴起,底层不断上升。(或北宋重文轻武。) ②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经济方面:(2分)①城市经济繁荣。②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纸币“交子”。③南宋时经济重 心转移到南方。
文化方面:(2分)精英的宮廷文化让位于通俗的娱乐文化。表现为:①文学方面:文 学由诗的兴盛到词的兴盛,词更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反映了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②绘画方面:由宗教政治画到山水花鸟画、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演变。③音乐方面: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  
思想方面:(2分)由唐至宋,学术思想由禅学到理学即新儒学,儒学进一步普及化和世俗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即可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即可比较出内藤湖南和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说明该观点的认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本杰明·艾尔曼( Benjamin Elman)说:“虽然中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了,这种传统却以另一种方式被传承下来。如今各个国家普遍设立考试制度,这是从以前的中国科举制度转变而来的。尽管其内容改变了,但它的技术、方法和规制都被延续了下来。从这个方面看,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废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约120-200字。)(2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察举制是汉代的选举制度,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复试。这说明汉代察举制的基本特点是                          (  )
A.以孝廉作为唯一依据B.中央政府直接选拔
C.以推荐作为主要途径D.荐举与考试相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互联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图书馆《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
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庭陪审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并分析说明它对法庭的公正判决所产生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刚刚开始设立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D.逐渐失去其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