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本杰明·艾尔曼( Benjamin Elman)说:“虽然中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本杰明·艾尔曼( Benjamin Elman)说:“虽然中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了,这种传统却以另一种方式被传承下来。如今各个国家普遍设立考试制度,这是从以前的中国科举制度转变而来的。尽管其内容改变了,但它的技术、方法和规制都被延续了下来。从这个方面看,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废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约120-200字。)(20分)
答案
省略。参考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历史学科评分标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类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还是教材的信息作为说明的依据。最后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
就本题而言,首先根据材料“...如今各个国家普遍设立考试制度,这是从以前的中国科举制度转变而来的...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即可概括出多个观点。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观点说明即可。        
但一定要“自圆其说”,建议学生一定要选取一个自己写论证、写理由最拿手的观点来说明,最后注意论证和观点不能自相矛盾。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本杰明·艾尔曼( Benjamin Elman)说:“虽然中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了,】;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察举制是汉代的选举制度,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复试。这说明汉代察举制的基本特点是                          (  )
A.以孝廉作为唯一依据B.中央政府直接选拔
C.以推荐作为主要途径D.荐举与考试相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互联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图书馆《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
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庭陪审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并分析说明它对法庭的公正判决所产生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刚刚开始设立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D.逐渐失去其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际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翰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2分)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