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8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有些学者甚至还将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代化……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也有学者认为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吴铮强《宋朝国运真相》(载《人民论坛》2013年第1期)
材料三: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4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文化的角度举例说明“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并简析宋代并没有因创新而把中国带进近代化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伯利克里为民主政体创新了哪些措施。(8分)
(4)谈谈制度创新对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
答案
(1)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4分)
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后代基本沿袭。(4分)
(2)文化创新: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沈括和《梦溪笔谈》。思想方面,理学的兴盛。文学方面,宋词的创立和繁荣。艺术方面,人文山水画的繁荣和风俗画的出现。(4分,考生任答四点具体表现即可,其它事例只要符合历史也可。)      
原因:政治:封建专制巩固,缺乏制度创新;
经济:小农经济的阻碍。土地兼并严重;
思想上: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重文轻武思想盛行。(6分,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说明:不是。(1分)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实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奴隶制民主(少数人的民主)。 (3分)
措施: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制定“公职津贴”制度。(4分)
(4)制度创新应符合国情。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创新改革。(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中的“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可知是指的科举制,根据“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可知是指三省六部制。原因:这一题实际上旨在考查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即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后代基本沿袭。
(2)文化创新: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文化的角度举例说明”,所以是在考查考生对宋代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熟练掌握程度。只要是基础知识扎实,不难想到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沈括和《梦溪笔谈》。思想方面,理学的兴盛。文学方面,宋词的创立和繁荣。艺术方面,人文山水画的繁荣和风俗画的出现。 原因:应该从中国宋代的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正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束缚,才没有将中国带入近代。
(3)说明: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讲到了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实际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是不符合史实的。理由就需要结合雅典民主制的范围来考虑。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是是奴隶制民主(少数人的民主)。措施:只要基础知识熟练,不难回答。即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制定“公职津贴”制度。
(4)这一问需要结合上述中国唐朝和宋朝以及古代雅典制度创新的史实及其作用来考虑,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从要不要制度创新和怎样进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回答即可。如制度创新应符合国情,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制度不断创新改革。
核心考点
试题【(28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这说明:
A.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B.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
C.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D.宋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唐书·百官志》所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据此,对古代宰相的理解错误的是:
A.宰相就是皇帝的总管家,替皇帝管理国家大事
B.宰相与皇帝是分开的,宰相是政府领袖,代表政府
C.皇帝与宰相是一体的,皇帝是主,宰相是辅
D.宰相只是协助,辅佐皇帝,决策权只掌握在皇帝手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科举制规定:“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
北宋淳化三年(922年)下诏曰:应举人“如工商杂人内,有奇人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材料二 清代文人沈垚说:“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非父兄先营事业于前,子弟即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落帆楼文集》卷二十四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两代科举限制条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概括材料所反映现象。结合所学评述这种现象。(8分。提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