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4分)材料一 (1)材料一中反映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请指出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8分)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4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反映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请指出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6分)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10分)
答案
(1)三省六部制。(2分)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6分)
(2)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3分)原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3分)
(3)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3分)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4分)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一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信息可知是三省六部制。其作用主要从决策程序与结果、皇权巩固两个角度去分析即可,如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由材料二中的“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可知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原因:由材料二中的“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可知原因是元朝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3)职能:由材料三中的“承旨、出政皆在于此”可知其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应该从皇权加强和中央行政两个角度回答,如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趋势: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应该是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4分)材料一 (1)材料一中反映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请指出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8分)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宣政院得名于元朝招见吐蕃使节的地点
B.宣政院机构简单、精干,办事效率很高
C.宣政院是管理与唐朝政府来往的吐蕃政权机构
D.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宗教和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 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
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
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          
一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2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经常开导臣下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对此深刻感悟的史实是
A.唐太宗时众多贤臣进谏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成为贤明君主B.笼络人才C.减少决策失误D.维护封建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