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 (12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简述两套方案各自的优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两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甲①,乙②)。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①中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控制反应的进行;②中用热水浴加热,可形成较平稳的乙醇气流,使反应更充分;②中的斜、长导管起到冷凝回流乙醇蒸气的作用。(2分)
乙:①与③中的干燥管可防止溶液中的水与无水硫酸铜反应,避免干扰生成物的验证(2分)
(2)乙①,甲②,乙③(2分)
(3)温度计 控制水浴温度在78℃或略高于78℃,使乙醇蒸气平稳流出,减少挥发,提高反应效率。(2分)
(4)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d处生成红色沉淀(2分)
(5)C2H5OHCu△CH3CHO+H2↑(2分)
解析
(1)简述两套方案各自的优点:
甲:①中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控制反应的进行;②中用热水浴加热,可形成较平稳的乙醇气流,使反应更充分;②中的斜、长导管起到冷凝回流乙醇蒸气的作用。
乙:①与③中的干燥管可防止溶液中的水与无水硫酸铜反应,避免干扰生成物的验证
(2)集中两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 乙①,甲②,乙③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温度计, 理由是控制水浴温度在78℃或略高于78℃,使乙醇蒸气平稳流出,减少挥发,提高反应效率。
(4)实验中验证乙醇的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d处生成红色沉淀
(5) 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Cu△CH3CHO+H2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主要考察你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6分)Fe、Cu都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运用实验的手段研究Fe、Cu以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请你参与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完成了Fe、Cu分别与S、Cl2反应的实验,下列物质中不可能为甲同学实验得到的生成物是       
A.FeCl3B.FeCl2C.CuCl2D.FeS

(2)乙同学为验证Fe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说出装置B的作用:                              。开始加热前        (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3)当乙同学实验结束时,铁完全溶解,试管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试管上部为红棕色气体,此时丙同学用所得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和探究:
①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Cu片,结果Cu片先逐渐溶解,并伴随其他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溶解。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可能是和过量的HNO3发生反应。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你认为Cu片溶解是否还有另一原因,若有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若无此空不填)
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在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有Fe3。说明具体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③丙同学实验结束后加水稀释后得到溶液500mL,假设实验全过程硝酸只被还原成NO和NO2共0.02 mol并测得溶液中Fe2和Cu2+浓度均为0.02 mol/L,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_L(标准状况)。
(4)本次探究实验用掉密度为1.5g·cm-3质量分数为95%的浓硝酸3mL,超出实际参加反应的量其原因有(写出两点):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某小组同学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并收集一瓶反应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与12mL 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仍发现烧瓶中有铜剩余。

(1)为防止空气污染,请补画右图虚框中的实验装置,并注明所需要的试剂名称。
(2)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小组认为铜片未完全溶解,则瓶中可能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
                                                                 
(4)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           (填写字母序号):
A.铁粉B.BaCl2溶液C.银粉D.Na2CO3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Ⅰ、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a为活塞,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从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SO2具有                 性。  
④高锰酸钾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是                          
Ⅱ、上述实验中NaOH溶液用于吸收剩余的SO2生成Na2SO3,Na2SO3是抗氧剂。向烧碱和Na2SO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
(1)写出在碱性中Br2氧化Na2SO3的离子方程式        
(2)反应后的溶液含有SO32、SO42、Br、OH等阴离子,请填写鉴定其中SO42和Br的实验报告(步骤可增减)。
限选试剂:2 mol·L1 HCl;1 mol·L1 H2SO4;l mol·L1 BaCl2;l mol·L1 Ba(NO3)2
0.1 mol·L1 AgNO3;CCl4;新制饱和氯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①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待测液中含SO42
步骤②
 
 
步骤③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在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用KMnO4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制取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16H+=2Mn2++5Cl2↑+8H2O;装置B中的四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①蘸有淀粉—KI溶液②蘸有品红溶液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④蘸有浓NaOH溶液。(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p中盛装试剂的名称为                  
(2)反应开始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处:                           
②处:                             
③处:                                    
(3)写出④处反应的离子方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教师在课堂上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铜是否发生反应,并探讨反应所产生气体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试管乙中发生的          现象说明了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      性。
②写出试管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和          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