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1)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______;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

(1)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______;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2)对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含有氯化钠
假设2:只含有______
假设3: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都含有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限选以下试剂: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酚酞试液、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过量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
②填写下表:
答案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4:
步骤5:
(1)溶解固体使用的仪器有:盛放溶液的烧杯,加速固体溶解的仪器玻璃棒;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是过滤.
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过滤.
(2)假设2:只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
(3)①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会造成干扰,故应选取硝酸钡溶液先把碳酸根离子除去.
故答案为:硝酸钡溶液.
②步骤4:如果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就呈碱性,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会变成红色,如果不变成红色,就没有氢氧化钠.
步骤5:如果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含有氯离子,否则没有氯离子,结合步骤4分析,如果溶液变红,假设3成立.
故答案为:
核心考点
试题【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1)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______;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______.(】;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4: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往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
①如果酚酞变红,假设2或假设3成立.
②如果酚酞不变红,假设1成立.
步骤5:
用试管取少量滤液,往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①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假设2成立.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假设1或假设3成立;结合步骤4①如果酚酞变红,假设3成立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过程①采用灼烧的方法,灼烧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
a.量筒b.漏斗c.坩埚d.蒸发皿
(2)铜粉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判断其中含有少黄铜的方法是______.
(3)途径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过程②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______,过滤.
(5)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I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______、______.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以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中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来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其中,A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D中装有过氧化钠固体.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饱和NaHCO3溶液
______
C
______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E
______

______
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可能分别是Ca2+、Ag+、K+、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
(1)若把4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溶液中有沉淀产生,D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根据(1)(2)的实验事实推断4种盐的化学式为: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氯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过滤后所得滤液黄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振荡静置,过滤后所得滤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某探究小组用洗净的废铜屑制备硝酸铜,下列方案中既节约原料又环保的是(  )
A.Cu+HNO3(浓)→Cu(NO32
B.Cu+HNO3(稀)→Cu(NO32
C.Cu
空气


加热
CuO
HNO3


Cu(NO32
D.Cu
浓硫酸


加热
CuSO4
Ba(NO3)2


Cu(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