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是否相同(填“是”或“否”)?
答:______。
(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铝为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墨为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池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4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写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否
(2)①负;2A1-6e-=2Al3+ ;②正;6H++6e- = 3H2↑;③2Al+6HCl=2AlCl3 +3H2
(3)负极;在NaOH溶液中,活动性Al> Mg;Al-3e-+4OH- = AlO2-+2H2O
(4)A1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Zn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Zn> Al,Al是原电池的正极
(5)①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②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
核心考点
试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主要考察你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学习小组对原电池的构成及形成条件做如下探究性实验.诸你对可能的现象作出推测,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动手做如下两个原电池的实验。剪约8 cm长、2 cm宽的纯铜片、纯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 cm),将铜片和铝片分别用导线与电流表的“+”,“一”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两个100 mL的小烧杯,向一只烧杯中注入约60 mL的浓HNO3,向另一只烧杯中注入
60 mL 6 mol/L的烧碱溶液,然后继续下面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两电极同时插入烧碱溶液中,电流表指针偏向_______(填“铝”或“铜”)极,铝片上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铜片上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将两电极同时插入浓硝酸中,电流表指针偏向____(填“铝”或“铜”)极,此时铜是___(填 “正”或“负”)极,铝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中的实验进行几分后,你会发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改变了,请解释其中的原因,并由此推断在两极上可能出现的现象,写出此时相应的电极反应式,并用实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学化学教材中,常借助于图像的这一表现手段清晰地突出实验装置的要点、形象地阐述化学过程的原理。下列有关化学图像表现的内容错误的是[     ]
A.铜锌原电池
B.中和热测定装置
C.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原理
D.氨的制取装置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人们普遍认为铝是负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该原电池究竟谁是负极,发生怎样的电极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如下图,剪取约8cm的镁条及大小相近的铝片,用砂纸去膜,使镁条与铝片分别与量程为500μA的教学演示电表的“-”、“+”端相连接,迅速将两电极插入盛有1mol/L NaOH溶液的烧杯中。开始,电表指针向右偏移约500μA,铝片表面有许多气泡,很快电流逐渐减小至0;随后,指针向左偏移,且电流逐渐增大至约400μA,此时,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但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阶段,原电池的正极是____(填“Mg”或“Al”)片;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是____;负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
(2)随后阶段,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 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2H2O+2e-==H2↑+2OH-(极少),试判断此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但未消失,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铝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不易除去,而此实验中无需刻意除去,原因是 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此实验中的电解质溶液改为稀硫酸,则电池的负极为____(填“Mg”或“Al”)片,其电极反应式为___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结果:
(1)实验一中铜片、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计指针偏转,但较短时间内电流即明显减小。实验结束 时测得锌片减少了3. 94g,铜片增重了3.84g,则该原电池的工作效率是___(指参加原电池反应的锌 占反应总量的百分率)。
(2)实验二中刚将铜、锌片插入溶液中时电流计指针有偏转,但立即就归零了。为什么锌的电子不能持续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给Cu2+?___。
(3)实验三中盐桥中K+流向____溶液(填“ZnSO4”或“CuSO4”),如果Zn的消耗速率为1×10 -3 mol/s,则 K+的迁移速率为___mol/s。与实验一比较,实验三原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原因是____ 。
(4)实验四中电流计指针仍有偏转,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