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 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答案
设生石灰反应消耗掉的水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钙质量为y.
CaO+H2O═Ca(OH)2
56   18    74
5.6g  x    y
56
5.6g
=
18
x
=
74
y

x=1.8g,y=7.4g
即原饱和溶液中水被消耗了1.8g,导致会析出部分晶体,所以导致溶液质量会小于(100g-1.8g)=98.2g.
而由于析出晶体和新生成的氢氧化钙没有溶解,所以产生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大于7.4g.
故选D.
核心考点
试题【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主要考察你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例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例如:
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溴乙烷跟NaHS反应:______.
(2)碘甲烷跟CH3COONa反应:______.
(3)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CH3-O-CH2CH3):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1 盐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1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盐酸的体积为80mL
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n(Mg2+)<0.025mol
D.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魔方格
题型:青岛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天然气资源的转化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所示是最近研发出的天然气利用新途径:首先,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氯化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然后,一氯甲烷在400℃的条件下通过分子筛催化转化为低碳烯烃.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轮次反应投料时甲烷和氯化氢的最佳体积比为______.
(2)由一氯甲烷生成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该途径中的第一步“甲烷氧氯化反应”的转化率为80%,经除水、分离出混合物中的一氯甲烷后,剩余物质全部留用并投入第二轮次生产;第二步反应生成含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碳原子的利用率为90%,分离出其中的烯烃气体后剩余物质全部留用并投入第二轮次生产.则:
①标准状况下,1m3甲烷经过一轮反应可得到______kg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
②第二轮次反应投料时,需补充的甲烷、氧气和HCl的体积比为______.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成的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已知:氢氧化钙在250℃时开始分解,氢氧化钠在580℃时不分解.取市售碱石灰4.000g,在450℃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0.360g,把剩余固体完全溶于水,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得到5.000克沉淀.求:
(1)该碱石灰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2)该碱石灰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______.
题型:松江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上用氨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条件下制硝酸,发生的反应是:
①4NH3+5O2→4NO+6H2O
②4NO+3O2+2H2O→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
(1)为使氨气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中氨的体积分数(用小数表示)为______(保留2位小数).
(2)现将1mol的氨气与12mol的空气混合反应,可得到硝酸______mol;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______mL 20%的硝酸(密度为1.11g/mL),才能得到69%的硝酸溶液.
(4)现有100mol的原料气,其中含氨气为xmol,反应后生成的硝酸ymol.在得到硝酸的条件下,写出x与y的关系式.(写出解题过程)
题型:松江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