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城市与地理环境 > 图15为某城市交通、工业区分布图(运河流向大体自南向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图中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指出影响其分布的共同条件。(5分)目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15为某城市交通、工业区分布图(运河流向大体自南向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图中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指出影响其分布的共同条件。(5分)
目前,该市某化工厂计划从南部传统工业区迁至北部远郊区。
(2)分析该化工厂搬迁的合理性。(5分)
答案
B
 
解析

(1)考查了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材料能力,按照我们老师所讲的一般套路,分布特点可以从点、线、面的角度分析,再描述图中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分布的共同条件可以从工业的区位条件的角度分析。
(2)考查了工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和认识。该化工厂搬迁的合理性可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图15为某城市交通、工业区分布图(运河流向大体自南向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图中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指出影响其分布的共同条件。(5分)目前,】;主要考察你对城市与地理环境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图16、图17分别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气象干旱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6月3日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平均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3成至5成。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3)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3分)
强降雨可能诱发长江中下游部分山区发生次生灾害。
(4)列举长江中下游山区发生次生灾害的类型,指出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简述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3分)
(2)以甲、乙、丙任意一个城市为例,说明其对外开放的主要区位优势。(3分)
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3)说明喀什与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表2为2003年~2009年南通市人口变化情况表。据此完成23~24题。
表2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2003
748.38
290.37
2004
745.78
325.16
2005
732.28
326.60
2006
724.93
339.99
2007
717.95
348.92
2008
714.77
359.17
2009
713.37
375.95
小题1:表2资料说明南通市
A.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
B.城市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C.2007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D.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正不断上升
小题2:城市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内涝增多
B.地下水位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降水减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表示“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发展变化过程”,读图完成39-40题。

小题1: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

 

 
小题2:关于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错误叙述是                      
A.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高于日本
B.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低于日本
C.两国的城市化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进行的
D.中国工业化率的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比日本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围绕“创新趋动,转型发展”做文章,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心转向郊区,在建设重点方面,集中资源,推进松江、嘉定、青浦、南桥及临港等基础好的重点新城的功能建设和能级提升。
小题1:全球第六家丹尼斯乐园落户上海浦东,与之密切相关的区位优势是(   ) 
①气候适宜
②科研力量强
③消费市场大
④交通便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
小题3:规划建设上海市郊区新城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D.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