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写作 >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悄悄地过去,又到了我们别离的时刻,相聚昨天,告别今天。回首往昔,我们的初中生活如一首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悄悄地过去,又到了我们别离的时刻,相聚昨天,告别今天。回首往昔,我们的初中生活如一首首美妙的歌声,回荡心头。今天,我们再走进往昔,望望那难忘的岁月。
小题1:【难忘的记忆】通过回忆,请为我们叙述一件交往中使你感到富有哲理的事,并说说你通过这事感到了什么哲理。(如遇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请用“XX”代替。)(4分)
小题2:【成长的足迹】初中三年你或感受,或经历过玉树的地震、舟曲的泥石流、西南的旱灾,面对这些自然界突如其来的灾害,你或感到震撼、或感到痛苦、或感到悲痛……总之你一定有所反思,有所成长。请你回顾这段历史,为我们写一个你看到的,或听到的触动了你心灵的场面,并谈谈灾难发生后你的反思。(4分)
小题3:【不舍得别离】即将告别相处三年的老师和同学,你的心中必定有着许许多多不舍的言语。现在就请你拿起笔为即将别离的老师或同学写一段毕业留言。(4分)
答案

小题1:示例:果然,初出茅庐的我错误连连,做什么事都不及时,然而,预想中老师的训斥却一句都没有等来,等来的,只有善意的包涵。渐渐的,我不再将老师当成洪水猛兽,因为我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一颗善良、奉献的心。
小题2:示例:为什么我们的眼中饱含泪水,是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看!地震消息传开后,重庆第一只武警部队立即赶往震灾现场,对受灾地区伸出了援助之手。紧接着消防官兵,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行列。神州大地上每个城市都立即自发行动,开始对受灾地区伸出援助之手。在每个城市的慈善会及红十字会办公的地方,许多群众自发前来捐款,捐物,他们中有企业负责人、老人、家庭妇女、农民工;身体残疾的乞讨者。海外侨胞。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心生感动。我们每个中国人一个小小的爱心之举,就能够挽救一个濒于生命边缘的灾民,就能够重新燃烧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灾民。我们每一个中国同胞自发搭起通向灾区的爱心之桥,毫无保留我们的爱心,携起手来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我们是坚强的中国人,擦干眼泪,挺起胸膛,重建家园。我们不哭!
小题3:例:(1)默默地我们分别了,正如当初默默地相识,请留下你的深情,请你捎上我的祝福。(2)留不住的时光啊,把我们分离,请把我的情意留在你的心里。白云悠悠飞暮渡,我会请它时刻带去我的问候。(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提示:所述内容必须是初中三年发生的故事,表达方式主要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定要谈及体会到的哲理。
点评:哲理:就是1.能使人的精神新生的原理或概念。2.关于宇宙和人生根本的原理。所写的故事要在最后点出哲理,就是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反思需强调认识到这些灾难是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导致,因此要强调合理开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点评: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抒情手法的运用。赠言要富于感情,表达不舍和思念之情,对老师的留言还可以表达出不辜负期望,努力发奋的决心。
点评:常见的赠言形式:1、诗歌式。2、抒情式。3、格言式。4、对偶式。5、相等式。
核心考点
试题【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悄悄地过去,又到了我们别离的时刻,相聚昨天,告别今天。回首往昔,我们的初中生活如一首首】;主要考察你对写作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4分)
艾青原来是学美术的,后来却写诗,成为著名的大诗人。为此,有人跟他开玩笑:“你是母鸡,可是下的是鸭蛋。”
艾青风趣地说:“不管鸡蛋、鸭蛋,总还是蛋,它们之间总合有共同的物质——蛋白质,即使含量不同,都同样具有营养嘛。”
艾青回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回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越来越多,各校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小组)像雨后春笋。如文学社、音乐社、舞蹈社、足球之家、篮球社、乒乓社、动漫社、油画社、版画社、摄影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网页爱好者……校园里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景象。
小题1:下面是某校对500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的调查表.请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一条主要信息。(3分)  
类别
主动参加
被动参加
不愿参加
  时间
数据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实施课改前
250
50%
150
30%
100
20%
实施课改后
425
85%
65
13%
10
2%
你提取的信息是:                                                            
小题2:你最喜欢参加哪个社团(小组)?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加你们的社团(小组),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你选择的社团(小组):                                                
你写的宣传标语:                                                    
小题3:为了让你们的社团(小组)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你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3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语文活动。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林城贵阳——和谐的人居环境
材料一:贵阳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森林之城、休闲胜地”的美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环境立市”战略,三年变清南明河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在拥有一环林带的基础上,二环林带建设成效显著,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贵阳的生态环境优势、人居环境优势日益凸显。贵阳正逐渐成为最适宜生活居住、最适宜创业发展的城市,“生态贵阳、人居贵阳”,和谐贵阳正彰显着自己独有的魅力。
材料二:2008年,有关部门民意调查表明,贵阳市民对“林城”、“生态城市”概念的知晓率基本达到100%,有超过70%的省外游客在饱览贵阳景致后认为,贵阳与“林城”称谓完全相符。“十一五”期间,贵阳市提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新理念,突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确立“环境立市”和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发展战略。
5年来,贵阳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近55万亩,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1.3万亩。近期又投资1.1亿元人民币,建设总长223千米、面积43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预计到2011年,贵阳人均环城林面积将达207平方米,形成了全国少见的“森林之城”。
小题1:(积累)近年随着贵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贵阳,来到了贵阳,在贵阳感受了宜人的天气,美丽的自然风光,贵阳也因此被赋予了许多美称。除了“森林之城、休闲胜地”这一美誉外,你还知道贵阳有哪些美誉呢!请写出两种。(2分)
小题2:(探究)阅读材料,你从贵阳近年的规划发展中可以看出贵阳在发展中主要强调什么内容?(3分)
小题3:(实践)贵阳市强调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扩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请你写一句宣传语,号召贵阳全体市民都来保护“林城”的环境。(3分)
小题4:(想象)我相信,有你我的关爱,林城贵阳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下面就展开你想象翅膀,请为我们描绘一下2015年后的贵阳美景吧!(不低于80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材料二:今天,我们身边何尝又少了英雄人物呢?每一年的“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就成为了中国的标志。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 事迹简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因为救人,最后终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自己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颁奖词:为了别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作为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的那份理解和担当,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社会上有太多人批评90后,可这三位均出生在90年代的大学生, 正在用实际行动向这个社会证明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小题1:请从中外的历史中,选取两个你认为可以称作风流人物的形象,并简要向大家做个介绍。要求:姓名、国别或朝代、主要功绩。(4分)
                                                                                          
                                                                                          
                                                                                          
小题2:借鉴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为你推荐的人物写一段推荐语。(4分)
                                                                                          
                                                                                          
小题3:国学:请在其中任意选择左右相关两项用线条连接(2分)
“安其居,乐其业”                         《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论语》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老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礼记·中庸》
小题4:《大学》里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哪么“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