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家书》一文,回答问题。家书胡凯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
题目
题型:天津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家书》一文,回答问题。

家书
胡凯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地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在大学念书很忙,没工夫写许多话。”
  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菊趴到桌子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撰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延叔叹了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去,“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9只崽。今年价好,涨到7块,有卖头儿。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上个月,那只黑老毋鸡被隔壁伢子打断了腿,我心疼了好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学校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菊烦透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给你哥说说。”
  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枝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枝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样式还挺流行,城里都作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纸,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郑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钱就寄。
1.从经济状况来看,你觉得延叔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的哥哥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你能依据文本分析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哽在他心里的是什么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初的家书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说了许多事,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样的情感?最后延叔又让菊将家书改成短短的六个字,这又是为什么?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篇小小说有哪些突出的写作特点?试从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家庭。从以下的叙述描写可以看出:菊写信是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用的是笔杆裂开的圆珠笔;菊的哥哥要的钱需要凑好才能寄去;去年的债刚刚还清;学校奖给菊那枝笔,她舍不得用;家里分了救灾衣服;信写了三张就没有纸了。
2.菊的哥哥的来信很短,他只表示自己需要钱,不回家过年,对家里的事和父母、妹妹的情况一概不问。从中可以看出他亲情淡薄,对家人和家庭情况漠不关心。
3.儿子对家庭的冷漠使他无法接受的不快。(大意对即可)
4.这反映了他们有浓浓的亲情,希望菊的哥哥分享他们的快乐,安心读书。延叔以这种方式对儿子的冷漠态度表示不满。(大意对即可)
5.(1)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例如,冷漠的短信与充满亲情的长信的对比;拆信前的兴奋与拆信后的失望的对比。
   (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3)通过细节描写表情达意。例如,“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小心地”说明菊把信看得很重;“薄薄的一张纸”,说明信的内容很少。又如,“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笔杆裂开”说明家庭不富裕,非常节俭。
   (4)语言含蓄,耐人寻味。通篇没有一句话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但对菊的哥哥的批评态度却包含在字里行间。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薄薄的一张纸”,暗示着菊的哥哥亲情淡薄。第二封信改为六个字,更是耐人寻味,延叔的不满之情蕴含其中。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家书》一文,回答问题。家书胡凯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乡村教师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真情与美丽

  (1)约翰·布兰查德从长条椅上站起来,整了整军装,看着涌向中央地铁车站的拥挤的人群。他在寻找一个带着玫瑰花的姑娘,一个他深爱着却未谋面的姑娘
  (2)约翰开始注意到这个姑娘是一年零一个月前的事了,故事发生在弗罗里达州的一个图书馆里。当时,约翰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读,但吸引他的不是书本身,而是书里面夹着的书签上用铅笔所做的评注。娟秀的字迹表明作者是一个爱思考、有见解的人。
  (3)在书的前面,他找到了书的前主人的名字——赫利斯·梅雷尔小姐。经过一番周折,啊!找到了梅雷尔小姐在纽约的住址。接着他给梅雷尔小姐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并发出相互通信的邀请。就在信发出的第二天,约翰被派到海外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4)在接下来的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里,约翰和梅雷尔小姐通过书信了解了彼止。每一封信都像是落在肥沃心田上的一粒种子。浪漫的爱情在悄悄的萌发。在信中布兰查德向梅雷尔小姐索要过照片,但梅雷尔小姐拒绝了。她觉得约翰如果真的在乎她,她的相貌如何是元关紧要的。
  (5)约翰从欧洲回国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两人约定晚上7点在纽约市的中央车站里面。这将是两人的第一次谋面。
  (6)“你会认出我的,”梅雷尔小姐在信中写道,“我将在衣领上别一朵红色的瑰花。”于是那天晚上7点,约翰在中央车站寻找这位素未谋面但却已深爱着的姑娘。
  (7)约翰·布兰查德先生是这样叙述与梅雷尔小姐的首次见面的:
  (8)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朝我走来,她的身材修长而苗条,金色的卷发别在秀气的耳朵后面:她的眼睛像蓝色的花朵一样漂亮;她的嘴唇轻闭,下颌微颔。穿着淡绿色衣裙的她带来了一股春天的气息。我开始朝她走去,完全忽视了她的衣领上并没有别着红色玫瑰花。看见我朝她走去,她的嘴唇露出了浅浅的意味深长的微笑。“跟我来吗,海员?”她低语。我几乎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脚,又向她走近了一步。然后我看见了“真正”的赫利斯·梅雷尔小姐。她就站在刚才那位姑娘的身后。她大概四十多岁,一头灰白的头发扣在一顶旧帽子下。她的身体已经发胖了,脚踝粗粗的,蹬着一双不合适的平跟鞋。那位穿绿色衣裙的姑娘很快走开了。我感到自己被劈成了两半,一半强烈地想要追那绿色姑娘;一半却深深地眷恋眼前这位中年女士,是她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也支撑着我。
  (9)中年女士就站在那里。她脸有些苍白,有些发胖的脸看上去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她灰色的眼睛闪烁着热情、凝视的光芒。我向她走去,没有犹豫。我手里紧攥着图书馆里那本小小的蓝色皮质封面的旧书。这本书是如此的珍贵,可能甚至比爱情都珍贵,因为它代表着友谊,代表着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感激、并将永远感激的友谊。
  (10)尽管在说话的时候仍然因为失望而痛苦硬咽,我仍然挺直了胸膛,朝着那女士敬了个军礼,将书递给她并对她说:“您一定就是梅雷尔小姐吧,我是约翰·布兰查德上尉。我很高兴您能来,能邀请您共进晚餐吗?”
  (11)女士的脸上漾出了宽容的笑。“孩子,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她说,“”刚才离开的那位绿衣服的姑娘恳求我将这朵玫瑰花别在衣服上。她还告诉我如果你邀请我共进晚餐,我就可以走了,并告诉她在街对面的那家大餐厅等你。她说,这是某种考验。“
  (12)梅雷尔小姐的聪明不禁让我理解与佩服。面对并不美丽、并不引人注目的事物,人们做出的反应映射出一个人的真实心灵。赫塞曾经官吏到:“告诉我你所爱的人是什么样,我便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1、这篇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请问画线句子对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9)段中的“我向她走去,没有犹豫”,照应的是上一段中的哪一处内容?请用“”在原文中标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约翰为何认为那位中年女士是“真正”的赫利斯·梅雷尔小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约翰的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结尾段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梅雷尔小姐将玫瑰花别在那位中年女士身上其实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你知道她敢于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人生准则

  30年前,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不慎把一个皮包丢在了一家医院里。商人焦急万分,亲自连夜去找。因为皮包内不仅有10万美金,还有一份十分机密的市场信息。
  当商人赶到那家医院时,他一眼就看到了,清冷的医院走廊里,靠墙根蹲着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怀中紧紧抱着的正是妻子丢的那个皮包。
  原来,这个叫希亚达的女孩,是来这家医院陪病重的妈妈治病的。相依为命的娘俩家里很穷,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凑来的钱还是仅够一个晚上的医药费。没有钱明天就得被赶出医院。晚上,无能为力的希亚达在医院走廊里徘徊,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个好心人救救她的妈妈。突然,一个从楼上下来的女人经过走廊时腋下的一个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还有别的东西,皮包掉了竟毫无知觉。当时走廊里只有希亚达一个人。她走过去捡起皮包,急忙追出门外,那位女士却上了一辆轿车绝尘而去了。希亚达回到病房,当打开那个皮包时,娘俩被里面成沓的钞票惊呆了。那一刻,她们心里都明白,用这些钱可能治好妈妈的病。妈妈却让希亚达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丢皮包的人回来取。妈妈说,丢钱的人一定很着急。人的一生最该做的就是帮助别人,急他人所急;最不该做的是贪图不义之财,见财忘义。
  虽然商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希亚达的妈妈还是抛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儿。他们母女俩不仅帮商人挽回了10万元的损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复得的市场信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被商人收养的希亚达,读完大学就协助富翁料理商务。虽然多年来富翁一直没委任她任何实际职务,却在长期的伴随市场动作的历练中,富翁的智慧和经验几乎都潜移默化地成了她的行动。到富翁晚年时,就连他自己的意向都要征得希亚达的同意。富翁临危之际,留下一份令人惊奇的遗嘱:
  在我认识希亚达母女之前我就已经很有钱了。可当我站在贫病交加生命垂危却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时,我发现她们最富有,因为他们坚守着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这正是我作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钱几乎都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得来的。是他们使我领悟到了人生最大的资本是品行。我收养希亚达既不是知恩图报,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请了一个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边,生意场上我会时刻铭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我死后,我的亿万资产全部留给希亚达继承。这不是馈赠,而是为了我的事业能更加辉煌昌盛。
  富翁的儿子看完父亲的遗嘱,立刻毫不犹豫地在财产继承协议书上签了字:我同意希亚达继承父亲的全部资产,只请求希亚达能做我的夫人。希亚达看完富翁儿子的签字,略一沉吟,也提笔签了字:我全部接受先辈留下的——包括他的儿子。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③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加粗词语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富翁决定把全部财产留给希亚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全文,你认为“人生准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两题,任选一小题作答。
①假如你是希亚达,你会接受富翁的遗嘱吗?为什么?
②假如你是富翁的儿子,你同意父亲的遗嘱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贵州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冬至》一文,完成问题。
  太阳虽然高挂在空中,却显得苍白无力,挡不住北风的凛冽,街上行人稀稀落落,匆匆而去。冷,真冷啊!
  急步跨进自选商场,一股热气迎面扑来。爽!舒服极了。商场里倒是挺热闹的,顾客们穿梭选购,店员们殷勤服务。
  忽然,商场里安静下来了,一种异样的氛围弥漫开来。售货员的微笑变成了惊疑,顾客的脸上也带着惊讶或气愤。怎么,今天出了什么大事?疑惑的我不由随着人们的目光向前望去。啊,乞丐,一个老乞丐在选购食物!
  他弯着腰,眯着眼,在食品架上扫描,右手紧紧地握着。而众人的眼睛正“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乞丐怎么也进了商场?我暗暗自问:“怎么不能?他也是一个人,也有应得的权利。”这时,犹豫多时的他终于选定了食物——一条最便宜的面包棍。
  他向收款机走去,右手仍然紧握着,人们纷纷自动让道,正在交款的一位女士立刻局促不安起来,一面催售货员赶紧收款,一面把自己的女儿——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拉了过来。他排在了女士的后面,隔着一段距离,但女士却像背上遭了芒刺一样,身子猛地向前滑出。小女孩不懂世事,却回过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衣裳破旧的老人,一双纯洁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脸上展现着天真的笑容。“爷爷!”突然,小女孩亲热的叫了一声。全场顿时一震,那老人更是惊呆了,嘴唇动着,昏花的老眼里泪光闪烁。他弯下腰,颤巍巍地用他那干枯的手掰开面包,递了一半给小女孩,小女孩伸出细嫩的小手毫无顾忌地接了过来。她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就被她那涨红了脸的母亲一把拉了出去。
  老乞丐默默无语地在收款台上,撒下了一把“叮当”作响的硬币,驼着背走出了商场。商场里又活跃起来了,售货员的脸上又绽开了温暖的微笑。
  我走出商场,看见老乞丐正在弯腰从废物箱里捡起半根面包,那是他送给小女孩的半根面包,然后蹒跚着,慢慢消失在寒风中……(作者:陈慕炯 选自《慧语》2005.10)
1.“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文章用“冬至”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4段、第5段两次写到老乞丐“右手紧握着”,作者这样描写有特别的用意吗?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乞丐送给小女孩的半根面包是谁扔到废物箱的?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段调查报告,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城市中的乞丐?
  被调查的乞丐中,46.3%的人从来没有受到当面的侮辱;24.4%的人受到过一两次当面侮辱;19.5%的人受到好几次侮辱;9.7%的人经常被人当面侮辱。
  在看待帮助他们的人时,认为帮助他们的人是“善良的好人”的占35.7%;觉得是在“可怜”他的占31%;觉得帮助自己是“别人应该做的”占4.8%。
  在看待不帮助他们的人时,认为“各自有各自的难处”的有8人;认为“没看见自己的存在”的有5人;只有1人认为不给予帮助的人“没有好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喀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了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句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货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地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这篇小说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  )
A.女售票员
B.钢铁工人
C.女售票员和钢铁工人
D.热情助人的人物群体
2、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人物?(  )
A.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3、大汉回答盲人说“雨停了”,雨其实没停,大汉为什么这样回答?这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伞”的接力结尾很有特点,你觉得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