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河一掬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河一掬
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一行八九个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③我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④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⑤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⑥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⑦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他的情人灵箫怕龚自珍耽于儿女情长,甚至用黄河来激励须眉: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⑧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⑨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速读文章,说说文中“我”的行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文章第⑤段,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⑦段,请你说说为什么“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了自己在山大诵诗以及流沙河、徐显明、龚自珍等内容,结合全文谈谈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有一天你来到黄河边上,面对滚滚东去的黄河时,你将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坝上——黄河边——车上——高雄。
2.指的是古往今来人们对黄河的赞叹,历史上涌现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同时,黄河也是多灾多难中华民族的见证。
3.因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4.提示:围绕对黄河的爱,对祖国的爱来说即可。答案“略”。
5.言之成理,表达简沽,围绕对黄河的爱、民族的爱来说即可。答案“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河一掬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条大河波浪宽
甘世佳 
  有一种情感常被忽略,但它一直在我们内心涌荡。
  那天晚上,我们在列依墙,这里有小型的音乐演出。暮色渐深,三三两两来了不少人,有德国人、波兰人和捷克人,还有不少中国人,有在捷克的留学生,亦有从邻近的德国、奥地利、波兰过来的中国学生。各种肤色和神情交融在灯火明灭的伏尔塔瓦河边。
  演出开始了,一个中国男生主唱,捧着一把很大的木贝斯。一个查理大学的中国女学生拉着小提琴。弹吉他的是捷克男孩,一头金发,异常英俊和冷漠。鼓手是法国籍的黑人。弹钢琴的男孩格外引人注目,干净的黑色头发和礼服,一个犹太人的大鼻子,他来自波兰华沙。看见他忽然想起战争,铁丝网和集中营,盖世太保的黑色长靴。
  第一曲,小提琴在夜色中拉开序幕,是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那提琴声似夜莺的歌唱,轻柔婉转,钢琴声玲珑地渗透其间。渐渐地,提琴声轻了下去,只剩下钢琴简单的几声节奏,整个伏尔塔瓦河都安静了。远远地,河上的小船点起盏盏煤油灯,起起伏伏。他用低低的嗓音开始歌唱,那么安静地唱——
  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一帆——
  我的身体僵住了。我竟然听到泪水清晰上涌的声音。这首歌,我和我的同龄人,都是从小听着,唱着,未曾觉得有多么动人。申奥成功的晚上,我刚来剑桥,亦有男生开着摩托在街上高声齐唱国歌。他们为什么没有唱这首歌?而现在,我听着伏尔塔瓦河的流水声,竟觉得这首歌是世上最美的。我不曾深切感到什么思乡之情,什么爱国的感情,我只是想哭,觉得它美,令人落泪。他继续唱,木贝斯的声音加了进来,小提琴也开始歌唱。那歌依旧被他唱得激昂,只是淡定,有些许忧伤。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电吉他激烈的噪音加了进来,鼓手降降作响,仿佛天空都在跟着合唱,婉转激昂。底下几个留学生和他一起唱了起来——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唱,一个女生悄悄地抹着泪水,我亦止不住轻声抽泣。外国人高声鼓掌与喝彩。他唱完,低低地用英语说,这首歌,给布拉格,给中国。小提琴依然拉着伏尔塔瓦河的旋律,渐无声息。
  身边的德国男孩转过来问我,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我告诉他,这首歌唱的是有条宽广而美丽的河,河边的稻田有微风吹过,我们所有的人,都在这地方成长。他低头不语,过了许久,说了句我唯一听得懂的德语,真是太棒了。
1.读完全文,你认为第一自然段中“有一种情感”指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钢琴声玲珑地渗透其间”一句中“玲珑”是什么意思?用在此处恰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说“我的身体僵住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一自然段补充德国男孩的反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谈生命》选段,回答问题。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选段,根据一棵小树经历的几种生命状态和暗示的人生历程完成下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树经历的几种生命状态
暗示的人生历程
破壳出土,春天繁花似锦


创造辉煌
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


晚年归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胡杨3000年
张耀南
  ①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扬3000年”:长者不死1000年,死后不倒1000年,倒地不腐1000年。
  ②自然界长寿的树种有很多。比如银杏,据说树龄可达千余年;又比如柏树,长过千年也不成问题。却不知为什么,我独独钟情于胡杨。
  ③也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出身吧?胡杨的出身很“卑贱”,据说千百年来胡杨都是无人关照、自生自灭的。有人伤了它,它就从伤口流出很多“眼泪”;有人要把它锯断,它就从锯断的地方喷射出一米多高的黄水,据说这黄水同样是“眼泪”。胡杨的反抗,是落泪;胡杨的反抗,也只是落泪。
  ④又或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长相吧?胡杨长得不好,不止是“其貌不扬”,甚至是“惨不忍睹”。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据说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
  ⑤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锯齿状;叶色常常就是倒霉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哪有银杏的挺拔与柏树的优雅!同样也是1000年,胡杨要“卑躬屈膝”,人家银杏、柏树却可以挺直腰杆。
  ⑥更或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生存环境吧?人家银杏、柏树长在名山之上,有高岭巨壑呵护着长大。而胡杨呢?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人们常说它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其实是它不得不耐,不得不抗。它从来没有“锦衣玉食”,只好以“粗茶淡饭”去抵抗。
  ⑦一个出身“卑贱”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能不叫人“动心”?
  ⑧人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胡杨告诉你,这却不是一定的。胡杨在生物学上属于杨柳科的杨属,在全属一百多个品种中,胡杨的生存环境是最为恶劣的。但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胡杨,却占了好几个“第一”:在木质的坚硬程度上,它是最坚硬的;在忍耐大气干旱及土壤盐渍化方面,它的忍耐力是最强的;在生命力方面,它的寿命是最长的;在对人类的贡献方面,它是最多最大的。据说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爱吃的佳肴;甚至它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它对于人类只有“好”,而没有“坏”;它只知道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⑨你到中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去看,一定可以看到胡杨。再向西,你到印度西北部、中亚、非洲北部等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去看,一定可以看到胡杨。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⑩我已经习惯于同情“弱者”,习惯于到一个无生命的地方去寻找生命。胡杨成为我生命的寄托,我从它那里找到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出身的卑贱不算什么,长相的丑陋不算什么,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原是可以抵抗的,以最坚硬的质地、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去抵抗,只要不早亡,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伟业。
  ?很想到胡杨的故乡去,竖起两块牌子。一块牌子上写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另一块牌子写上:“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1.请你写出作者对胡杨情有独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在写胡杨的同时,还提到了银杏和柏树,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⑧段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章第⑦段中,作者说“这样的胡杨,怎能不叫人‘动心’”,结合全文,说说是什么让作者“动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读全文,请你用文中的话概括作者赞美胡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作者说:“想到胡杨的故乡去,竖起两块牌子。”这两块牌子的内容分别表现了胡杨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多远
于丹
  ①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中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是用了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
  ②在我床头放了好几年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却一直不敢以为读懂一二。天地大道,法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我情愿用一生的体温去焐热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他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③读大三那一年,中文系浩浩荡荡去游泰山,对中国文人而言,秦皇汉武曾经封天禅地的五岳之尊就是一个成人仪式的圣殿,可以凌绝顶、小天下、见沧海、现我心。我们一群半大孩子,从凌晨三点就意气蓬勃,赶着去看泰山日出。自中路而上,两边的石刻碑文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大书,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励怦怦荡开我们青涩年纪上正在长成的襟怀,因为相信“登山必自”,所以我们没有人用拐杖助力,一步步用青春躯体丈量过这条千古砺志之路,真真切切体会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况味。一路晨光熹微,从墨黑的天色里透出月白、水蓝,直到嫣红姹紫,烧出满天云蒸霞蔚……此一刻,我们刚好迎着山巅长风,感受了“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这条迎着生命朝阳的朝圣之路,让我忽然顿悟:这就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
  ④下得山来,第二天休整,我心中却隐隐悬着一个不甘的愿望,想去看看传说中的后山。于是一个人偷跑出去,自清晨开始从后山小路独自攀援。80年代中期的这条路并没有修得太好,常常断路,需要四肢并用,一路上除了泰山挑夫,罕见游人,然而那是怎样一番山川奢华的气象啊——遍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得不计成本,整座仲夏时节的泰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我心中反响出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第一次开悟: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⑤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游。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⑥那一年,我十九岁,庄子成为我心中隐形的翅膀。
  ⑦流光一闪二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生命的成长一如庄子的另一句话:“外化内不化。”对外在世界越来越多宽容感恩,融合于规则,而内心的执守日益打磨得坚毅无悔,不再怀疑是否真的可以用一生把梦想刻画成真。
  ⑧在电视的讲坛上,论的不是南华真经,读的不是哲学典籍,能用来“讲”的只是一己心得,但愿千心万心,有感有悟,性情所至,以庄子之名给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让生命境界摆脱“有用”事功,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⑨此刻,我乘坐的航班从香港飞回北京,一座光影斑斓的城市在机翼下舒展开它的辉煌。再一次想起少年时储藏于心的那句话:“乘物以游心。”我如同反刍一般咀嚼了二十多年,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⑩任心绪穿越千古尘埃,用庄子的名义问自己一个问题:今生今世,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远……(选文有删改)
1.“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邀游到多远”这句话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复出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文章第④段中“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思考本文第③④段写自己从前后两条路登泰山的经历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③④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前山和后山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说“儒家教我们担当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二者人生态度截然不同,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希  望
君 杨
  希望是一种寄托。
  并非总会天遂人愿,因而我们在静静地祈祷,默念着心中最美的意念,给眼前的枯燥与失意一点润饰,一点生气。
  希望在于将来。发自平凡而善良的人们心中的希望总是美的:一次远足,一个聚会,一次刻骨铭心的初恋,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或者是读一本好书,听到一个问候的电话,甚至只是等待一个会心的微笑。
  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静止不动的平面。或许你真有挥却不了的伤痛,令你望而却步,甚至会向隅而泣。在这段困厄中最应给自己一点希望,把美丽寄托给明天。罗兰说:“人生应有两盏灯,一盏是勇气之灯,另一盏是希望之灯。”朋友,不要压抑了自己的热忱,给自己一点希望之光,在昨天的废墟上重塑一个不屈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向前滚动着奔赴目标的圆轮,擎着希望,我们才可以不怠于前行。
  希望着的人们有时会与现实相反:一方晴空下的人有的会希望淫雨霏霏,淋湿焦渴的心绪,去体味“山色空潆雨亦奇”的清新;雨中撑伞的人会希望雨霁天晴,感受“好是风和日丽,输与莺莺燕燕”的动人。
  希望是储蓄一份欣赏之情。因为希望并非都如愿以偿,希望同样会有失望,但希望不同于幻想,绝不是肥皂泡的游戏,它需要我们沉着,有自信,不停滞,永远进取。我们怀着希望,便是懂得用欣赏之情去看这个世界,渴望自己能拥有一份绮丽或恬淡的心境,更会希望所有善良的人们好人一生平安。若人同此心,这将是人世间最大的幸事啊!不要夸大了自己的悲哀,又何必低估自己的实力呢?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对世界的热情,就永远不会快乐唯有在生命中注入希望,才会有勇气去负担生活的责任,把“瞬间”化为“永恒”。
  希望是人发自心底的情愫,从昨天到今天,又从今天开始,冥冥中轮回,每天、每时每刻,我们从不停止希望。我们从希望中获取了无穷的快乐和力量,生命不息,希望就永不泯灭。
  点燃希望,照亮你的一生!(摘自《快乐读吧?芳菲年华》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祷(    )    向而泣(    )    情(    )
2.希望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学习。
(l)请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让生命充满希望?(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希望是储蓄一份欣赏之情”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过本文后,你是怎样理解希望的?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几句话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希望。
  希望,是鹰击长空的自由,是骏马驰骋的飘逸,是神采飞扬的青春,是暴风雨过后傲然挺立的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