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⑤雉(zhì):野鸡。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阴使人往视之(    )     ②欲君之政也(    )
小题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2分)
小题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
小题1:围绕“袁安听说鲁恭以德化民,对百姓不用刑罚,对此深表怀疑”回答。(或“探察鲁恭重德化,不用刑罚的情况是否属实”;或“考察鲁恭的政绩”)
小题1:围绕“看到(儿童不捕幼雉)当地有‘三异’(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现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回答。
解析
本题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查,涉及到词语的解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词语的解释要结合语境,并考虑其在课内文言文中的常规用法,只要联想到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即可,考查的是文言知识的积累。小题2要注意短文的首句,小题3要注意短文的最后一句中人物的语言。
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便让自己的下属到中牟县去视察。派去的人跟随鲁恭到田间视察过程中,来到一棵桑树下休息。
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肥亲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抓了它,小鸡们就没法活了。”
派去的人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说完就回去向袁安汇报去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驽马行弗间(缓慢)B.他人莫也(比得上)
C.其子往视之(催促)D.自功效也(夸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力疲气竭思不学则殆
B.灌溉时耳策之不其道
C.凡人初植者胡不见我
D.苗槁矣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活板》片段,完成小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小题1:《活板》选自《        》,作者       。印刷术与              、火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2分)
小题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2分)
(1)蜡纸灰(   )             (2)互用之(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薄如钱:             (2)不以木为之:          
(3)以纸之:             (4)有奇字无备者: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火烧令坚: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小题5:“活板”的“活”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文段内容简要回答。(3分)
小题6: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7: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窗外的银杏树(丁吉槐)
①我站在窗前,朝外凝望着。
②已近中秋时节,窗外院子里的银杏树高大葳蕤。阳光和煦,微风徐徐。满树微黄的银杏叶子在杲杲的阳光下跳跃着,摆动着,更加绚丽夺目。
③银杏树的叶子舒爽而别致。不长不短一根叶柄,连着一个打开着的折扇扇面,微黄“扇面”上的脉络清晰,还染有一些褐色的斑点,那斑点似山似水似人似物,朦朦胧胧,充满诗意。如握在手里,似乎就是一把浓缩了的江南才子精心画制的山水画折扇。
④银杏树正年轻呢。树干仅有拳头那么粗细,直直向上伸长,树尖早已经越过西房的屋顶。侧枝十分茂盛,整个树冠便长成一颗桃子的形状。这微黄色的“桃子”和它那拳头粗细的树干便装在我打开窗子的窗框里。
⑤我站在窗前凝望着,欣赏着。
⑥朦胧缥缈中,我仿佛看见,一个小男生端坐在乡村学校教室的窗前,他不去看教室里的黑板,却侧头朝窗外凝望。
⑦窗外教室跟前矗立着一棵银杏树,那是一棵谁也说不清楚年龄的古老却生机勃勃的银杏树。银杏树粗大的树干不知何年何月被斫去一大块,薄薄的层层年轮裸露在外边。树冠上的主干也被斫去。只留一个侧枝歪歪地伸向院子里。整棵树远远看去,活像一只大大的拐杖。那侧枝也已经长得十分粗大,枝叶繁茂,蓬蓬勃勃,上挂一枚按时敲响的铜钟。铜钟鸣响时,银杏树的叶子便“沙沙沙”作响,小学生们便“刷刷刷”地跑进教室去上课。
⑧银杏树的叶子不时跌落下来,轻轻地飘落在小男生打开的课本上,他慢慢将课本合上.那叶子,便成了他一枚精美的书签。
⑨有人喊他的名字。是老师。老师的提问,他回答不出,却反问老师,秋天还没到,为什么银杏树的叶子会跌落下来?他的问题老师也回答不出。老师朝黑板上写字,老师的衣袖太短了,露出一截胳膊。他觉得那截干瘦的胳膊酷似一截银杏树干瘦的枝干。他生了病,老师到家里看他,他近距离地看到老师的枯瘦的脸,枯瘦的脖子,枯瘦的双手。他恍惚觉得老师就是那棵古老的银杏树。
⑩其实,老师岁数并不大,正年轻。她和她丈夫原来都是大都市名牌大学的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俩人双双回到这小县城来。小男生见过她的丈夫.在她家里。瘦瘦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年纪轻轻却有点驼背。他从他那里知道了银杏,知道了银杏树,知道了银杏树的叶子;他从他那里知道了珠穆朗玛峰,知道了吐鲁番盆地;知道了太阳黑子;知道了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他坐着的时候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他站起来,高高的,驼着背,便觉得他也像学校院子里的那棵银杏树。小男生有些困惑:怎么老师像那棵银杏树,老师的丈夫也像那棵银杏树呢?然而,这两棵平凡的“银杏树”却深深烙印在他小小的心灵里。
11我依然站在窗前,凝望着窗外。
12窗外院子里的银杏树,在阳光里像撒上一层金黄,如披上了一条条金黄的丝带。我真想,真想回到童年,去做个小男生.搬条板凳坐在那金色的银杏树下,聆听老师和老师的丈夫讲山南海北的故事;我真想回到青年,靠在那树上,去吟诵艾青的诗篇。然而,我知道,逝去的不可能再来。然而,我也知道,那夹在小男生课本里的那枚精美的书签,早已把时间留住。那银杏叶子浓浓的浆汁,肯定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失。但那叶片的脉络,肯定依旧是格外清晰;叶片上那似山水又似人物的褐色画面,肯定依旧是格外栩栩如生;那蕴藏在叶片里的故事,肯定依旧是格外生动感人。
13银杏树的叶子依然不时跌落下来,一片,一片,一片。又一片飘落在我的书上,我慢慢地将书打开,轻轻地将叶片放进书里,那叶片便成了我的人生中一枚精美的书签。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8月29日)
小题1:阅读全文,在表中的空白处填上相关的内容。 (3分)
银杏树的描写
场景
树龄
树干
叶子
现实中的窗外
正年轻
 
舒爽而别致
记忆中的窗外
 
粗大却被斫去一大块
 
小题2:联系全文,说说“银杏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
现实中的银杏树:_______________
记忆中的银杏树: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⑩段中“小男生有些困惑:怎么老师像那棵银杏树,老师的丈夫也像那棵银杏树呢?”读了文章后,你能替小男孩解开这个困惑吗?谈谈你的理解。 (2分)
小题4:请从修辞角度,对第13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
小题5:作者说:“叶片便成了我的人生中一枚精美的书签。”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是你人生中的书签呢?请用几句话描绘出来,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寒暑易节,始一焉/窥谷忘B.猛浪若走相告
C.富阳至桐庐/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猿则百叫无巘多生怪柏
小题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小题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的景色特点;饱览富春江绮丽风光,作者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3分)(前两个空用原文的话回答)
小题4: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组材,第二段写水,第三段重在写山。
B.本文第二段最后一句和《三峡》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在表达效果上不同之处是:《三峡》运用准确的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而本文则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形象地表现水流之急。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见底。
D.第三段主要从山势险峻、山中音响、游者感受和树形山色四方面表现富春江沿岸的“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小题1:以下4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加冠若不出户B.故余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请夫孔子之圣,D.慕圣贤之道曾其所不能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A.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共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小题5:有副对联,下联是: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 只因养尊处优。请你根据《送东阳马生序》做出上联。(2分)上联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