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甲〗          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②斯人
③以其境过            
A.探求 稍微 冷清B.探求 没有   冷清 
C.请教 没有 清白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小题2:下面划线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  不物喜,不以己悲      其境过清
B.是  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何世
C.去  乃记之而          游人而禽鸟乐
D.异  或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
小题3: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先从例句中辨别比较容易判断的某一词,然后再看选项,用排除法,依次判断,选出答案。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清楚,便于理解词义,选择题的形式,易于比较判断。古文好考到的字词,一般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词,句子中关键意义的词,难于辨识理解的词,学习要对这些字词多下功夫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以”皆为“因”,C项中“去”皆为“离开”,D项中“异”皆为“不同”,C项中“是”一为“这样”,一为判断词“是”。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词是常见字词,比较容易判断。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A错,“古仁人”是一个短语,节奏不能划开;B错,排比必须是三句,两句不能是排比,此句是对偶和互文;D错,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宋朝的“三苏”,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点评:本题不难,错误容易判断。本题涉及到很多古文知识,有常识,有修辞、有朗读,可见学习古文要多方面掌握知识,打能打下良好的古文功底。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是“互文”,前后句意要相互渗透,翻译时两句不能隔开。第二句“以”“清”“居”“去”几个字词要准确,分别是“因”“清冷”“停留”“离开”。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有过翻译的练习,比较熟悉。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特点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甲〗          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患:                         ②蹴:
小题2: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留一点空白》
留一点空白
⑴留白,指在艺术创作中故意留下的空缺,它给予了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也给予了舒展的空间。人生何尝不应该留白?时刻留一步退路,同样给予了自己灵活舒展的空间。留一点空白,是一种做事技巧,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应该学会留一点空白。
⑵留一点空白究竟代表着什么意义?它是指为人处世时,话不能说的轻易,事不能做的绝对。它有时代表着一条后路,一个空间。
⑶给自己留一点空白,人生路上就会更迂回也会更简单。在新闻媒体上,我们时常能够了解到一些赌徒倾家荡产的故事。这便是不给自己留一点空白,将所有的资本全部投入其中,一旦失败再无退路可言,从此一蹶不振。不留一点空白,失去了灵活性,将一条路走到底,往往只有碰壁。人生路上曲折不断,磨难不断,所以我们更需要迂回的人生路。走之前,给自己留一条能够放心后退的路,往往能够灵活的迂回,往往能够走的顺利。
⑷给别人留一点空白,同样也是给自己留了一点空白。中国古代就有言“***人不过点头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此可见,从那遥远的时代中,给别人留一点空白的理论就已经得到了认同。在自然界中,这个道理同样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狼永远不会将羊吃完,是为什么?就是为了给羊留一条生存之路,同样也给了自己一条生存之路。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也要做到,不能盯着眼前的而忽视长远的,给别人留一点空白,就是为自己留一点空白。
⑸会留一点空白固然重要,会在恰当之时留一点空白更重要,要有着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做事不绝对,如果事事都不绝对了,难道不同样也是一种绝对吗?留白本来就是一种让自己更灵活的处事方式,但是若因此而丢失了原则和本心,那我宁愿不留一丝空白。看清事实,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留一点空白。
⑹留一点空白,有时候需要给自己留白,有时候需要给别人留白,它帮助我们巧妙的走一场人生。在注意留一点空白的同时,同样也要保持清醒和原则,留一点空白固然好,但是也要给留一点空白留一点空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束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不停地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到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也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把泥土……
⑪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小题1:阅读选文,完成图表。(4分)
时间
描写内容
叶落特点
情感
暮秋

悠闲

去年中秋
“一下子、一夜工夫、早早地”


小题2:本文第⑩段中写道“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产生敬意的原因。(4分)
小题3:这篇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对葡萄藤进行了生动地描绘,请你细细品味,然后选取文中相关语句进行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①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②陵上犯禁,敢陵上③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小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寡助之(         )        (2)民不以封疆之界(       )
(3)故国常富(        )       (4)必先民(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B.得者多助/伐无诛暴秦
C.然后治/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安乡重家/然何时而乐耶
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甲】【乙】两文都是论述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         为本,一个从           的角度来论述,一个从            的角度来论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枫叶礼赞
叶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做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也好,比做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是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做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小题1:从文章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小题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并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小题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题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