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①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②陵上犯禁,敢陵上③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小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寡助之(         )        (2)民不以封疆之界(       )
(3)故国常富(        )       (4)必先民(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B.得者多助/伐无诛暴秦
C.然后治/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安乡重家/然何时而乐耶
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甲】【乙】两文都是论述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         为本,一个从           的角度来论述,一个从            的角度来论述。
答案

小题1:(1)至:极点  (2)域:限制   (3)治:安定太平的   (4)富:使…… 富裕   
小题2: B      
小题3: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先让老百姓富裕,然后再进一步治理国家。
小题4:以民为本,一个从施仁政的角度,一个从富民的角度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有字词的活用,“域”本是名词,此句中用作动词,意为“限制”,“富”本为形容词,句中是使动用法,意为“使……富裕”。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名篇,学生熟悉。解释古文中字词,不能只盯字词的本义,必须依照句子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本题中的“域”,就是如此。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池”一为“城池”一为“池塘”,C项中“之”一为代词一为主谓之间不译,D项中“则”一为“就”一为“那么”,B项中“道”皆是“道义”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大多是学生学过而熟悉的内容。一词多义,是古文中最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古文中有些字词含义没有变化,依然沿用至今。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把“天时”“地利”“人和”解释准确,天时:时令;地利:地理环境;人和:上下团结(人的因素)。第二句,“是以”:因此;“善:精通;“为国”:治理国家;“者”,指治国之人;“必”:一定;“富民”:使百姓富裕;“然后”:这样然后,“治之”:管理国家。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简单,容易翻译。翻译句子,先根据文章内容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把每个字的意思弄清楚,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甲文强调治国要重视“人和”,乙文强调治国先“富民”,都是以民为本的思想。甲文从治国的人性化来说,即“仁政”,乙文从百姓的安居乐业的角度来说。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难以区分两文论述角度的不同。理解古文中的含义,首先要把古文文字疏通,了解内容,然后再抓住关键的句子去理解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枫叶礼赞
叶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做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也好,比做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是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做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小题1:从文章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小题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并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小题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题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莲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天性使然,莲看上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②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A)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③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法自拔的情形。爱莲写莲画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④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⑤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B)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浊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仿佛开在天国的梦幻里,它们无视外围的泥沼。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砺,我们的心灵才能开出一枝枝洁净之莲呢?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如果我们拥有莲的慧心,就能从一切的烦恼与灰暗中觉悟,而一切的纷扰的繁尘琐屑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心灵就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朵来。
⑥莲的精魄升华在我们的生命中,让生命化做一朵莲花,把功名利禄全抛下……我想,这是莲昭示于人的天启与期待吧!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映出清晰的图象,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做洁净的人。洁净的人方为真人。让我们的心灵和生命在世俗的尘埃中开出素雅洁净的智慧之莲吧!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从对莲的优美外形的描写和对莲内在品质的赞赏这两个方面表现了对莲的喜爱。
B.第④节中作者用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也使人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C.第⑥节中“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可以理解为:虽然社会险恶,黑暗肮脏的事无处不在,但只要自己的心是纯洁的,善良的,就总能发现社会上好的一面,感受人性的辉煌,而自身也会受到鼓舞。
D.本文的中心句是“莲是我挚爱的意象”。
小题2:文章“洁净之莲”中莲的“洁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3: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5分)
(  )句赏析:
                     
小题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开出“洁净之莲”?(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红柳的根须
安谅
  戈壁滩上的红柳是令人惊艳的植物,我虽以为太纤弱,太柔嫩,艰难地伏在地上,一阵尘沙就会把她掩埋,一阵罡风就可能把她折翻。
  戈壁是旅途中的暗淡,虽然新奇,匆匆一瞥也就足够了,恨车轮子还太慢,心早就驶向了绿洲。但红柳,却在这一片不毛之地扎根了,沙尘飞雪,漫漫时日,它们顽强坚守,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生命和妩媚,鲜活,滋养了这个天地。
  初次见到红柳,就被红柳深深吸引。那是秋天,我刚闯入南疆,戈壁滩大海一般袒露在我眼前。干旱而又盐碱微具的戈壁上,几无生物可言。长期浸淫于郁郁葱葱的本性南方的眼睛,都有些迷茫了,面对突兀而至的戈壁,心有惶惑。但我一眼认出了胡杨,他是闻名遐迩的荒漠王者,他挺立在那里,无法言说的壮美,无所畏惧的姿态,无以撼动的坚韧,崇山峻岭一般的崔巍,仿佛饱含了日月精华,雄性傲然。戈壁,因此也显得更加粗犷和野性。瞬间,我又瞥见了那一丛丛的紫红。远远望去,仿佛是天空中的一缕缕彩云,又似乎是黑黢黢梦境里的一叶叶方舟。之后,又是偌大的一片,相互依偎形成了紫色的云团,有时又花瓣一般散落,在沙砾地上蜷伏。像一队柔美的舞蹈队员用肢体正勾勒着美轮美奂的造型,衣袂飘飘,火一样的鲜活,让我看呆了,几乎惊叫着询问,这是什么树种,怎么会在戈壁滩上如此精彩绝伦。
  从此认识了红柳,并深深为其折服。看似娇弱的身躯,至多也只有二三米高,更无粗壮的树干支撑,卷曲的枝条也是乱发似地,却像一簇簇鲜艳展现给了戈壁。
  在春天,多少流沙也掩埋不了她。她温柔中带着倔犟,执著地从沙土中探出腰肢,细柔的枝叶上,奇迹般地绽放出红色的小花,叶绿花红,装点着戈壁,也衬托着胡杨,使其显得更加伟岸挺拔。
  在我的眼里,胡杨是雄性的象征,而红柳无疑是女性之美的凝练和典范,戈壁因了红柳,仿佛才成就一个生动而完整的天地。
  后来知道,在干涸的荒漠中,红柳的根须在地底下柔韧地延伸,深深地植入大地深处,有的蜿蜒伸展于地底下,竟有二三十米之长,与她在地面显露出的纤弱的形象迥然不同,甚至于比胡杨的根须更执著、更坚韧!与土地紧紧相依,与戈壁身心相融。它吮吸的是戈壁盐碱的苦涩,却回馈戈壁天空一片温馨的飘逸。
  我说红柳是睡着的冰,是卧着的树。红柳的根蒂有多深,天地就有多大!
  在戈壁上,倘若见到那隆起的一个个土丘,那里就隐藏着红柳,她终会在某一天伸展她的腰肢,亮相她的美艳;如果你见到那红柳遍布的戈壁,沙土何等的平静和规整,那是红柳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了风沙的躁动,用一片柔情挽留了绿色游移的脚步
  有一种叫做沙漠人参的植物,学名为肉苁蓉,它就寄生于红柳的根部,萌芽发育,离开红柳一步,都无法繁衍。
  有一种草叫骆驼草,也顽强地生存于戈壁滩之上,无惧风寒寂寞,只要有红柳相伴左右。
  红柳,纤弱身躯,柔媚风情,挚情禀赋,坚韧品性,令人敬佩和仰慕。她是戈壁滩上真正的强者!
毋庸置疑,缄默着的红柳还正向我们传递着更多的东西。因为,红柳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灵去发掘和感悟。
(2013年第1期《散文选刊·下半月》)
小题1:红柳的根须有何特点?(3分)
                                   
小题2:品读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3分)
                                   
小题3:文中写到肉苁蓉、骆驼草,有何作用?(4分)
                                   
小题4:作者为什么认为红柳是“戈壁滩上真正的强者”?
                                   
小题5:“毋庸置疑,缄默着的红柳还正向我们传递着更多的东西。”你认为红柳还会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东西呢?请谈谈你的感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诗意的稀薄
费良琼
⑴诗意并不是专属于诗人的奢侈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享用诗意的滋润,否则,心灵就会干涸。
⑵那一次,我在新疆游完天池,天已经擦黑。我搭上一辆返回乌鲁木齐的卡车,沿蜿蜒的山道急驶下天山。潺潺溪水在晚霞中吟唱,溪畔是牧民的毡房,一群马驹在草坡上奔逐,袅袅炊烟随风飘逝,带走松脂的香味。
⑶汽车终于驶上正式的沥青路面。夕阳正在西坠,两边铁青的山崖被晚霞烧灼得通红,有点像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景致。远处的戈壁滩一片苍茫,到处像撒满了金箔。卡车像野马狂奔,毫无遮拦地放肆,仿佛要想追上戈壁雄浑的落日。我体验到了速度的刺激,灵魂随着粗砺的晚风一起翔舞……
⑷还是在新疆。那天傍晚,蹀躞(diéxiè,往来徘徊。)在石河子城郊外的我,终于读到了深林的白杨林依然高耸着的诗意。地上铺满厚厚的金黄色的落叶,踩上去松软得像地毯,脚下的跫(qióng)音,是岑寂中最美的天籁。我想起了一幅版画:一片白桦林,林梢上燃烧着晚霞,把整个林子烧灼出酡红色的醉意。
⑸我想我内心的激动,是因为触摸到了生活中的诗意。
⑹久居繁华都市,对我来说,看落日,看晚霞满天,几成奢侈。窗外,虽然也有大片的林子与绿地,但依然听不见鸟的啁啾。倒是在寂静之夜,有摩托车疾驰而过,那轰鸣的声音,带给我莫名的惊恐与焦虑。在新搬的优雅小区,固然听不见市井的嘈杂,但在陌如路人的邻居脸上,你一定读不到温暖的微笑。雨中的石板路,汪着一滩诗意的水渍,那是记忆中的昨天;如今是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一辆的士疾驰着穿过秋雨的城市,你来不及躲闪,被溅上满身污水,远处的霓虹灯却在恶作剧似地对你眨着狡黠的眼睛。
⑺母亲河畔的“情人墙”絮语绵绵,夜涛声声,曾经有多少颗炽热的心在这儿靠近;可如今却是网络上虚拟的爱情,仿佛一场躲躲闪闪的游戏。
⑻都市夜归人,望见自家窗户上的灯光,心里漾开的是温馨与安慰;可偏偏有人刚从灯红酒绿的欢娱场疲惫而归,眼神里写着迷惘的醉意。
⑼老同学们的一次没有功利的聚会,本来纯粹是为怀旧,追忆似水年华,可有人偏偏礼数周到,带来了礼物,声称有要事相求。现代人的人际交往,竟是这样的世俗。
⑽在城里,找不见满地金黄色落叶,只有满地爆竹的纸屑。在一阵喧闹中,有人发财了,得意忘形;有人贫穷了,寒酸落魄。连中秋月也失去了诗意。月饼终于变了味,在奢华昂贵的模子里,炙烤出送礼的符号,任你细嚼也品尝不出岁月的滋味。
⑾时尚生活——午后红茶的本意是闲适与惬意,如今却被用来变成一次交易的谈判。在锱铢必较中品茗,只能品味苦涩。
⑿那就去咖啡屋坐坐吧。在意大利,在法国,有许多老咖啡馆,沉淀着厚重的人文。作家与诗人就在烛光里写下传世佳作。老上海的咖啡馆里也有过如此优雅的风尚。可是,现代人的咖啡馆,除了暧昧的烛光摇曳,恐怕就只剩下寂寞与惆怅。
⒀那次去木渎,到太湖船上啖河鲜,不禁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原本诗意洋溢,可偏偏有女抚琴卖唱,有声凄清,流韵欲沉,心里好不是滋味。
⒁怅回寓居,不觉又是一天。茫然若失中,望白鸽驮着城市的晨光,盘桓远去。电视里正在播放巴厘岛的“天堂”噩梦。我忽然变得忧郁起来,怅怅然不禁想起本雅明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只能用惊愕与恐惧去观照世界上某个角落的不太平。失却诗意,也就失去了这个世界的平和(或者和平)。
⒂诗意真的在稀薄着。诗意的稀薄,只能换来匆匆的脚步。没有悠闲,只有紧张;没有从容,只有焦虑;没有细语,只有吆喝;没有沉思,只有喧哗;没有理性,只有炒作;没有隐士,只有深恋红尘的解不开的结。
⒃也许,这就是现代人的尴尬!             (摘自《文汇报》)
小题1:请说说作者用⑵-⑸这么大的篇幅写“我”在新疆的经历的用意。
小题2:请说说你对第⑽小节中画线句的理解。
小题3:“诗意的稀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
小题4:读完全文,你觉得怎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14分)
【甲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不见                      (2)每至晴初霜旦       
(3)作之者                    (4)无不此冰雪之气       
小题2: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小题4:(1)【甲文】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2分)
                                                                     
(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