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16分)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16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
注:【毛锥子】毛笔的别称,这里指诗文写作;【皤】白色。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4分)
(1)鹅溪练上    (      )      (2)致闲淡     (      )
(3)泫然不能自也 (      )     (4)则真可哭也   (      )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愀然悲船载
B.毛锥子所窘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C.近来又遭知己骨肉变此谓失去本心
D.是真可哭也入无法家拂士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2)庶竭驽钝,攮除奸凶。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小题4:说说作者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

小题1:写在、情趣、停止、这       
小题2:A
小题3:(1)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无比喻句扣1分)(2)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句子不完整扣1分)(3)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变句式扣1分)
小题4: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局限于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狭隘了一点,而古仁人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表现出宏达的思想境界。(要关注“比较”答题规范,古仁人1分,作者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将文段大致翻译一下,在判断句子的语境,根据语境推测字词的含义。
点评:本题较难,文章内容不太容易读懂。文言字词,有的本义与在句中的意思差别较大,要先了解本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加以变通,尽量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以”都用作一般连词,连接方式与行为。B项中的“为”一为“被”,一为“对”。C项中的“之”一为“的”一无义。D项中“则”一为“真的”一为“如果”。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思考判断的字词比较多,容易混淆。学习古文时,要对一词多义的字词作归纳记忆,积累都越多,才能熟能生巧。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描述性,多用形容词突出景物特征,第二句要注意词义由本义的变化,“驽钝”,劣马钝刀,指无才之人,“奸凶”,形容词名用,指“奸凶”之人,第三句要注意感叹语气,“孰”:谁,“乎”:呢,“甚”:更厉害,“于”:比,“是”:这种。
点评:本题有难度,句子难解字多。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
小题4:
试题分析:大致翻译一下全文,抓住其中作者感叹的句子“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了解作者多愁善感的性格,然后进行比较。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必须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才能比较作答。阅读,读进去以后,往往要“读出来”,即从文章里理解到道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将阅读深化,训练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16分)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眼 睛
黄昏,诗人常到湖边公园寻找灵感。公园有几排长椅,一对对亲密偎依的情侣给美丽的日落景观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诗刊上便常出现这位诗人写的爱情诗。
一天黄昏,一条长椅上出现了一个长发姑娘。她的背影看上去很美。别的椅子上都是坐着一对,形单影只的她自然引起诗人的注意。于是诗人就朝她走了过来,这才发现她有一双好美的眼睛:似清泉、似山溪、似月光下的水波…… ① 
姑娘端坐着一动也不动,神色沉静,似陶醉在日落的美景中……诗人回去了,就写了一首关于她眼睛的诗。
此后,诗人每天黄昏都到公园去,那姑娘也总是端坐在那儿。诗人感觉到自己心里已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终于,他控制不住自己了,让自己写的有关她眼睛的诗做媒,去和她相识。
然而,姑娘的话让诗人大吃了一惊——“其实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是个盲女。”诗人不信。“我何必骗你。”姑娘认真地说。诗人心里的渴望很快退潮般消失……诗人好久没再去公园。
一个月后,诗人又到公园去。那姑娘还是坐在那儿,只是身旁多了个英俊的小伙子。那个小伙子搂着姑娘的肩头,很亲密,诗人不由自主地走过去……
“我是个盲人,你不后悔?永远不后悔?”小伙子回答:“我就是你的眼睛!”
听了这句话“我就是你的眼睛”, ② ,好诗!
然而,诗人并没用笔把这首诗写出来,只是默写在他心里。
诗人又好久没有到公园去过。当他再一次去公园见到那姑娘已是三个月之后。那天,黄昏的景色很美:燃烧的斜阳,朦胧的远山,展翅的白鹤,平静的湖水闪着金光……可是,姑娘身旁却没了那英俊的小伙子,诗人怀着一种异样的心情走了过去,发现在姑娘俊俏的脸上有两道泪痕。
“你……怎么啦?”
“你,你是谁?”姑娘问。
“我是那个……诗人。你男朋友呢?”
姑娘沉默了一阵,才开了口:“车祸……死了。两个月前,我们去登记结婚,为了救一个小孩,他……” ③ ,然后在姑娘身旁坐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诗人终于鼓起了勇气,说“我愿意……做你的眼睛。”“我有眼睛。”姑娘顿了一下,接着说,“他临死前,要求医生把眼角膜移植给我,手术成功了。是他给了我一双眼睛……”从此,诗人不再写诗了。
小题1:在①、②、③处各填上一句话,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诗人心里一震  ②诗人心里在一阵悸动  ③诗人的心儿颤抖了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小题2: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2个字)(2分)
                                   
小题3:文中小伙子说的“我就是你的眼睛”和诗人说的“我愿意……做你的眼睛”的含意有什么异同?试作简述。(2分)
                                     
                                     
小题4:文章以       为线索,采用抑扬笔法,例如写             
                为“扬”,写               
                         为“抑”。(3分)
小题5:对结尾“从此,诗人不再写诗了”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感到自己不懂真正的爱情,写不好爱情诗。
B.诗人的爱情生活受到打击,无心写诗。
C.姑娘与小伙子的爱情经历就是最动人的爱情诗,最好的文字都不能尽情展现。
D.诗人懂得真爱往往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便永不再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小题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2分) 
(1)西南隅                                (2)四闼          
小题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4分)
(1)驾黄鹤 (    )                  (2)遂以楼(     )
(3)上河汉(     )                (4)坐井邑(     )
小题3:翻译下列各句。(4分)
(1)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2)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小题4:本文依次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内容?(2分)
                                                                          
小题5:文中哪几句突出了黄鹤楼的巍峨高大?(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小题6:古往今来,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佳作很多,请你写出两句(出处不同的)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完成下列题(9分)
心中的芦苇
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鬃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泅流中,弄篱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绢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祟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小题1:作者记忆中的芦苇有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回答,第③自然段中“……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是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像芦苇一样因自身悲凉而引起千万人思念的历史人物很多,你了解的还有哪些?请列举一例并用简要的话概述其事迹或对人物作简要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心中的芦苇
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鬃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泅流中,弄篱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绢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祟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小题1:作者记忆中的芦苇有怎样的特点?(6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回答,第③自然段中“……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是什么意思?(6分)
                                                                              
                                                                              
小题3: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4分)
                                                                          
                                                                                                           
小题4:像芦苇一样因自身悲凉而引起千万人思念的历史人物很多,你了解的还有哪些?请列出二例并用简要的话概述其事迹或对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
                                                                          
                                                                           
小题5: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法,它赋予“芦苇”怎样的意义?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21分)
长城抒怀
高宝军
横亘在吴起山梁峁崖上的两段古长城,为秦、汉、宋、元、明等历朝历代修筑。由于战争不断,历朝历代修筑长城的工程不断,断断续续,修修补补,积攒成今天这个模样。这些被风吹日晒雨水侵蚀只留有断壁残痕的古长城,朝迎东方日出,暮送大漠夕阳,与毛乌素边缘的荒野朔风融为一体,形成了这里的一大边塞人文景观,构成了一部积淀着吴起千年厚重历史的巨书。
当你略略了解到这段古长城当年的雄强、悲壮、英勇、激昂的时候,当你登临到这段饱经沧桑、满身疮痍的城墙上的时候,你的心头就会涌起波澜壮阔的风景,你的灵魂就会受到惊心动魄的震撼。这些历经千年风霜的文化古遗,看上去已面目皆非,几乎要化入崇山峻岭中,却仍然魂绕九州,魄萦山河,顽强地支撑着一个民族曾经有过的力量、智慧、毅力、信念,执拗地向后人昭示着冷兵器时代的那股热情、激奋、及其勇猛顽强。尽管说,秦长城未能挽救秦王朝的衰败,明长城也没有挡住明王朝的灭亡,但在当年长矛大刀相搏的时代,入侵者面对这堵城墙,面对城墙上守城的精兵强将、滚木石、强弩箭镞……怎能不望而生畏?
站在古长城的城墙上,看着这些历经风雨雪霜、从血与火的古战场冷却下来、伤痕累累的身躯,真让我们感慨万千:那生长在长城上的萋萋芳草,莫非就是当年守城将士的忠魂在摇曳;那覆盖在长城上的丛丛花簇,莫非就是过去守城兵卒的热血在倾注;看到远处固守在山颠的烽火台,我仿佛看到了边塞狼烟四起、勇士血染疆土的战斗场面;看着眼前依稀可辨的夯土层,我似乎看到了汗流浃背筑城、悲壮倒在墙跟的累累白骨。肆虐的朔风卷起在长城脚下,荒山野岭的落叶枯枝被吹得呼呼作响,我的耳畔又一次响起了古战场上战鼓声、马蹄声、喊杀声,响起了几声胡笳和羌笛的哀音伴着孟姜女的哭声。呵,从千年历史隧洞中走来的古长城,被风霜雨雪消损得瘦骨嶙峋的古长城,你默守在北国之疆,你静卧在群山之巅,你守望着什么?你期盼着什么?
每当一个日出、日落的时候,你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打量着历史的脚步走向那里,是战争的余音,还是和平的黎明;每当一次潮涨、潮落的时候,你都侧耳静听,静听那人类的心声、时代的节律如何跳动,是悲伤的窒息,还是幸福的愉悦。血染长城魂魄在,骨垒历史意志坚。而今的古长城,抗住了塞上漫天风雨的浸淫,挺过了厚厚冰雪的覆盖,用伤痕累累的身躯迎来了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盛世年华。
花开长城内外,春满北国风光。今天,吴起境内古长城已被一丛丛碧绿的沙棘,妆扮成一条翡翠般的玉带,长城脚下,山丹丹又红遍了背洼,毛头柳又绿了河滩,川道上车水马龙,县城内高楼林立,人们的脸上都刻上了幸福的烙印……透过重重关山,顺着这条蜿蜒起伏的巨蟒眺望,我看到人类渴望和平的意愿,正凝成一道绿色的万里长城。
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战争的硝烟云开雾散。古长城坍塌了,坍塌得几近废墟。我知道,这座被称为世界之最的宏大工程,这座曾发挥着军事作用的钢铁长城,还要坍塌,还要破败,最终将要在历史的更替和岁月的推移中,消失在朔风暴雨下,消失在大漠荒野上。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也不再是仅仅围着长城打转,拼搏性命!
这,是长城的历史见证;这,是长城的时代感言。
花朵凋谢了,种子却成熟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古长城废弃了,它的灵魂却萦绕在群山之中。古长城用它刚刚演出完一个个悲剧后“谢幕”的表情,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衷情:“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国歌在耳畔响起,长城在眼前浮现。
呵,长城,你是母亲,你是壁垒,你是旗帜。你抚育了英雄的华夏儿女,你目睹了民族的沧桑巨变,你经历了战争的烽火狼烟,你记载了历史的兴衰荣辱,站在你的身旁,一种崇高的情感在我心中激荡!
长城,我记忆中的古长城,魂魄永驻!
长城,我心目中的新长城,精神长存!
小题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长城“守望”和“期盼”的分别是什么。(4分)
                                                                         
小题2:画线的句子中为什么说长城是“母亲”,是“壁垒”,是“旗帜”?(6分)
                                                                            
小题3:文章结尾说到的“古长城”“新长城”,各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古长城:                                                               
新长城: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选文内容,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4分)
材料一:登上八达岭长城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的结构。它 总是外侧高险,有的地方下临绝壁。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来犯之敌要想循着险峻的山势攀登到长城脚下,再无依无傍地进 行仰攻而破城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如今部分长城,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毁坏相当严重,只剩下孤零零的城墙了。剩下的城墙让长城的抵御敌人入侵的作用已经完成,现在的作用只有抵御风沙。
材料三: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小题5:本文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