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希望的力量》,完成1—4题。...
题目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希望的力量》,完成1—4题。
答案
1.希望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力量。
2.答案要点:有个人被湍急的河水冲走,①“没希望”的时候,就“没有力量挣扎了”;
     ②“有了希望”“便拼命地挣扎、坚持”,终于被救上了岸。(意思对即可) ③ 引出中心论点。
3.人活着总得有所希望,希望就是一切。
4.“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希望的力量》,完成1—4题。】;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善 良
王 蒙

       ①善良似乎是一个早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②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③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是重伤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④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如果说,面对毒蛇和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呢?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呢?
       ⑤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⑥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⑦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人的。它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⑧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⑨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⑩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注释:①圭臬(guī niè):圭、臬均为古代天文仪器,这里比喻准则和法度。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稚弱而后者显得强大,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善良是_______
   _________,凶恶是_______________。(限填四字短语)
3.把第三段划线句子的意思用陈述句表达出来。
                                                                                                                        
4.从逻辑角度看,第(6)段中的两句话之间是              关系。 第         段中运用了                  的手法,指出善恶的不同结果。
5.第⑨段中划线的一组排比句高度赞颂了善良,请你根据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和认识,再续写出一组排比句:善良也是                           ,是                           ,是                             。
6.有句俗语叫“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这话意思是说人不可行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7.附加题:文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出自《伊索语言》。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其中的许多寓言故事。请写出你最熟悉的两篇寓言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拒绝句号》,完成1—5题。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现代文。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发问的精神》片段,回答1—3题。
       ①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②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支配了人类思想。”
       ③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④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⑤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理。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⑥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1.选段论证的论点是     [     ]
A.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B.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
C.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2.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3.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②—⑤段依次举了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的事例,用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B.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为了引起下文。
C.第⑤段文字可以删掉,不影响全文意思的表达。
D.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式来进行论证,语气强烈,说服力强。
题型:天津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