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低头与昂首》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低头与昂首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低头与昂首》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可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嘛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说:“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首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小题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2分)
小题4: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逢迎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让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2分)
小题1: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的道理。(2分)
小题1: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   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2分)
小题1:观点鲜明,理由恰当,表述清楚。(2分)
解析

小题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小题1: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1: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低头与昂首》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低头与昂首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难得淡定(16分)
①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
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申:“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申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刑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小题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联系全文,简要说说“淡定”的具体含义。(4分)
小题4:请为文中第④段中作者表述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小题5:结合选文,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短文评改(6分)
感受成功
①成功是什么?不少同学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成功只等于成名。可我认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成功需要善于感受。
②我们要善于感受成功,只有送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成功。亲爱的同学,你独立做对了一道难题,这就是成功。就好比你是一位工人,你做零件经检验合格,这就是成功;就好比你是一位农民,你的播种有了收获,这就是成功。但有些同学认为只有像杨利伟那样的伟大壮举才算是成功;也有些同学认为像居里夫人那样在科学上取得显著成果才算是成功;更有的同学认为只有腰缠万贯的富翁才算是成功。其实每个人的点滴进步都是成功。人生是由无数的成功构建而成的整体,只不过是成功的大小不同而已。爱迪生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是因为他善于感受成功。他认为他做的第三个板凳比前两个板凳有进步,这就是成功。正因为他能在每一次进步中都能感受到成功,鼓舞着他不断成功,所以他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
③是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目标。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没有航标的船。因此,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可见理想的重要。
④成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它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需要经过别人的鉴定。人人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美好。
⑤同学们,我们应该善于感受成功,从中汲取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小题1:任选两个角度简评本文的优点。(4分)
小题2:指出本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4分)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做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节选自课本《敬畏自然》)
小题1: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小题2:根据选文的意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
B.即使石头,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C.我们征服宇宙中的其他部分,是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的一种表现。
D.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是人类的弟兄姐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智取生辰纲正义吗?
①“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开篇第一个多人参与的重大案件。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人,除了写作技巧,更在于主题思想,那就是智取生辰纲的正义性。
②人们涂抹在智取生辰纲上的“正义”油彩,是建立在搜刮生辰纲的“不义”之上的。刘唐在向晁盖报信时就很直接地指出,“不义之财,取之何碍?”金圣叹竟两次为之作注:“可见是义旗。”(第十四回)并以此标定了抢劫生辰纲的正义旗帜。关于生辰纲这批财富的性质,晁盖等人在誓词中说的清楚:“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第十五回)施耐庵也为之提供诗证:“只因不义金珠去,致使群雄聚义来。”由此可见,不唯故事的当事人,包括小说的作者与批注者,都把生辰纲视为不义之财,都把劫持生辰纲视为正义之举,从而把晁盖等人的抢劫作案视为英雄行为。
③吴用在拉三阮作为同谋时这样说:“目今朝内蔡太师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的女婿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即日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与他丈人庆生辰。”(第十五回)梁中书的十万贯金珠宝贝,当然是不义之财。然而,从梁中书的“不义”中是否就一定能够推断出晁盖等人的“正义”?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阴谋应否成为竞相讴歌的英雄行为?黑恶势力抢劫贪官污吏应否成为“政治正确”的价值理念?
④应当指出的是,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并非为了“***富济贫”,吴用先生有言在先,“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去处取此一套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第十五回)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既不是为了“济贫”,也不是为了公益,而是装进了他们七人的腰包(晁盖上梁山后分给小头目并小喽啰若干,数目不详。见第二十回)。由此可见,这十万贯财宝,只是完成了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两度转移——从黎民百姓到贪官污吏再到黑恶势力的转移。如果说梁中书的搜刮取之不道,晁盖等人的劫持又何尝取之有道?
⑤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可以“豪取”和“巧夺”,那么,他人名下的“不义之财”是否也可以通过非法和不义的手段占为己有?在千年前的宋代,人们的思维由于停留在“天理知之,也不为罪”(刘唐语),因而天经地义的层次,那么,千年之后的今天,何以还要把“智取生辰纲”这类暴力行径、非法行径,视为正义行为、英雄行为?倘以为此类心理与观念合乎正义与逻辑,因小偷盗窃而东窗事发的官员腐败案,是否应将小偷视为“梁山好汉”予以褒奖?假如有人劫持杭州“许三多”之类身家巨亿的贪官,是否应当视为“黄泥岗事件”予以鼓励?
⑥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自然没有异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人的财富是否“合法”或“不义”,并不是谁都可以界定的。如果容许某些人随意界定他人财富为“合法”或“不义”并随意进行“智取”或“力取”,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成为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晁盖等人梁山聚义不久,尚且立足未稳,正值一起客商路过梁山。已是梁山寨主的晁盖立刻派人前往抢劫,战果可谓丰硕。如果说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可以被晁盖等人占为己有,那么,路经客商的这批财物是什么性质?对于这种完全可能属于合法经营活动的财物,晁盖等人仍照劫不误,由此来看,晁盖等人的所谓英雄行为,岂不打了折扣?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故事的当事人、小说的批注者与本文作者,都认为劫持生辰纲为正义之举。
B.作者认为“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但不可以通过非法和不义的手段占为己有。
C.作者认为,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并非为了***富济贫,只是为了自己快活。
D.晁盖等人抢劫路经客商的财物并占为己有,使他们的英雄行为打了折扣。
小题2:第五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说说划线句连续两个问句对论证中心有什么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谈读书》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题1:请选出对文段分析有错的一项(    )(3分)
A.“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这句话指出了“粗读、泛读、精读”三种不同读书方法。
B.文段采用了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使说理更透彻、更充分、更令人信服。
C.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从正面指出,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小题2:以上选段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