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智取生辰纲正义吗? ①“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开篇第一个多人参与的重大案件。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人,除了写作技巧,更在于主题思想,那...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智取生辰纲正义吗?
①“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开篇第一个多人参与的重大案件。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人,除了写作技巧,更在于主题思想,那就是智取生辰纲的正义性。
②人们涂抹在智取生辰纲上的“正义”油彩,是建立在搜刮生辰纲的“不义”之上的。刘唐在向晁盖报信时就很直接地指出,“不义之财,取之何碍?”金圣叹竟两次为之作注:“可见是义旗。”(第十四回)并以此标定了抢劫生辰纲的正义旗帜。关于生辰纲这批财富的性质,晁盖等人在誓词中说的清楚:“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第十五回)施耐庵也为之提供诗证:“只因不义金珠去,致使群雄聚义来。”由此可见,不唯故事的当事人,包括小说的作者与批注者,都把生辰纲视为不义之财,都把劫持生辰纲视为正义之举,从而把晁盖等人的抢劫作案视为英雄行为。
③吴用在拉三阮作为同谋时这样说:“目今朝内蔡太师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的女婿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即日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与他丈人庆生辰。”(第十五回)梁中书的十万贯金珠宝贝,当然是不义之财。然而,从梁中书的“不义”中是否就一定能够推断出晁盖等人的“正义”?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阴谋应否成为竞相讴歌的英雄行为?黑恶势力抢劫贪官污吏应否成为“政治正确”的价值理念?
④应当指出的是,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并非为了“杀富济贫”,吴用先生有言在先,“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去处取此一套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第十五回)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既不是为了“济贫”,也不是为了公益,而是装进了他们七人的腰包(晁盖上梁山后分给小头目并小喽啰若干,数目不详。见第二十回)。由此可见,这十万贯财宝,只是完成了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两度转移——从黎民百姓到贪官污吏再到黑恶势力的转移。如果说梁中书的搜刮取之不道,晁盖等人的劫持又何尝取之有道?
⑤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可以“豪取”和“巧夺”,那么,他人名下的“不义之财”是否也可以通过非法和不义的手段占为己有?在千年前的宋代,人们的思维由于停留在“天理知之,也不为罪”(刘唐语),因而天经地义的层次,那么,千年之后的今天,何以还要把“智取生辰纲”这类暴力行径、非法行径,视为正义行为、英雄行为?倘以为此类心理与观念合乎正义与逻辑,因小偷盗窃而东窗事发的官员腐败案,是否应将小偷视为“梁山好汉”予以褒奖?假如有人劫持杭州“许三多”之类身家巨亿的贪官,是否应当视为“黄泥岗事件”予以鼓励?
⑥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自然没有异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人的财富是否“合法”或“不义”,并不是谁都可以界定的。如果容许某些人随意界定他人财富为“合法”或“不义”并随意进行“智取”或“力取”,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成为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晁盖等人梁山聚义不久,尚且立足未稳,正值一起客商路过梁山。已是梁山寨主的晁盖立刻派人前往抢劫,战果可谓丰硕。如果说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可以被晁盖等人占为己有,那么,路经客商的这批财物是什么性质?对于这种完全可能属于合法经营活动的财物,晁盖等人仍照劫不误,由此来看,晁盖等人的所谓英雄行为,岂不打了折扣?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故事的当事人、小说的批注者与本文作者,都认为劫持生辰纲为正义之举。
B.作者认为“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但不可以通过非法和不义的手段占为己有。
C.作者认为,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并非为了杀富济贫,只是为了自己快活。
D.晁盖等人抢劫路经客商的财物并占为己有,使他们的英雄行为打了折扣。
小题2:第五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说说划线句连续两个问句对论证中心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举例论证。(1分)反复用现实生活中小偷盗窃腐败官员和劫持贪官“许三多”的例子引发读者思考,(2分)证明抢劫不义之财也非义举,对作者否定“智取生辰纲”是义举起到强调,使论证更有力。(3分)
解析

小题1:小说的批注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小题1: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智取生辰纲正义吗? ①“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开篇第一个多人参与的重大案件。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人,除了写作技巧,更在于主题思想,那】;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议论文阅读《谈读书》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题1:请选出对文段分析有错的一项(    )(3分)
A.“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这句话指出了“粗读、泛读、精读”三种不同读书方法。
B.文段采用了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使说理更透彻、更充分、更令人信服。
C.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从正面指出,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小题2:以上选段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
中美慈善之比较  梅砥宪
作为现代慈善事业发源地之一的美国一直是中国取经的对象,但是,只有厘清中美慈善发展经历中的异同,才能用好这块他山之石。
经常有人怀有这样的疑问:美国人民的慈善感情是怎么炼成的?他们怎么这么喜欢捐钱,而且怎么捐得这么放心?中国人怎么这么不相信别人?似乎这些搞慈善的人个个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些慈善机构背后也一定有种种难以言说的猫儿腻。
其实和中国一样,美国的早期慈善家和慈善机构同样经历了大量质疑。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被认为是现代慈善事业的奠基人。他在1908年提出成立基金会之初,要求在国会立案,主动接受国会监督,但从总检察长到总统都怀疑其动机是“企图用另一种方式永久拥有其财富”,国会也是抵制多于支持。最终,洛克菲勒基金会未能在联邦政府注册,只能于1915年在纽约州根据州法律注册。但是仍受到联邦政府的调查和抨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认为,围绕着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辩论及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强化了基金会的独立性”:一是独立于政府,确定其私人性质;二是独立于其初始捐赠者或其家族,日益脱离其意志的影响。
美国的基金会不仅要面对公众的质疑,而且要面对政府的质疑,接受官方的调查。而中国国字头的公募基金会则主要需要面对公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在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之下,中国公众对基金会的质疑,往往直接转化成愤怒。因此,尽管中国官办公募基金会面临的压力更小,但其因此而承担的风险却大大增加。
美国的慈善事业发端于民间,蓬勃于民间,尽管官方出于担忧曾经采取过限制措施,但总体来看,民间不断壮大的进程从未被中断。
中国的慈善事业尽管同样发端于民间:1949年以前,来自西方国家的宗教组织、其他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慈善救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育婴堂”、“救济院”遍布全国大小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非政府组织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被取缔,少部分则由政府接管,改组为官方的福利机构。
学者熊培云呼吁重新寻找和发现“社会”的价值。只有官方重新肯定“社会”的价值,并从中抽身出来,中国慈善才能回到正常的轨道继续前行。
(节选自《环球慈善》。2011年8月)
小题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中美慈善事业的不同特点。(4分)
小题2: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试作分析。(3分)
小题3:根据文章信息,请你谈谈中国慈善事业的出路在哪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何为书
张炜
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一种人却认为自己拥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保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②现在到处都是书,可是那些书的作者却不尽是前一种人。书是什么?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
③然而许多书并没有感情,或者说没有真切朴实的感情。这样的书也能算得上书吗?如果仅仅是印上满纸的花言巧语、卖弄、粗鄙的发泄,装订得再好,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是的,在极为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假如没有这样的回顾和思念,没有情感之水循环往复的浸洗,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
④关于童年,田野,小院,那一束不能忘记的小花;还有敬仰和欣悦之情,与别人相似的叹息,以及悄藏起来的温暖……这些既是永恒的东西,又是作者自己的东西。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
⑤当然,如果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虚假赝品,我们是不会与之交换的。
⑥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苍茫人世,邈邈光阴,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一份感觉——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能地拒斥
⑦在拜金时代和数字时代,理应有一些别样的心灵和声音,并以此去寻找、召唤更多的心灵和声音。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时代被作价卖掉,或被浅薄生硬的技术主义分割禁锢。我们必须向往“诗意地栖居”。
(摘选自《读者》2012年第5期,有改动)
小题1: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小题2:请说出诜文第①节句子中划线词语“这些”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3:请指出选文第⑥节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4: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
②入神者,一心一意、精神贯注之谓也。唯有一心一意,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忘味九成;唯有精神贯注,读经典的过程才有可能使书中之精义渗透到自己脑海中,继而生发出新的精神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古人讲的:“_______________。”
③如何才能做到“入神”?《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孔子是如何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的。孔子学了十几天,一直学同一首曲子,师襄对他说:“此曲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曰:“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曰:“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不紧不慢地又答曰:“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过了一会儿,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这个故事也许有夸饰的成分,但孔子这种学习的认真程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到了“入神”的地步。
④可见,入神,先要专一。对于读经典来说,只有专一才可有功。否则,一目十行,一日百篇,看似读得多,但仅仅只是与眼睛打了个照面,如何能让经典中的道理、知识与智慧化为滋养自己的养分,从而长出精气神呢?古人说得好:“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毕竟,经典在精专,研读贵纯一,既想左手画圆,又想右手画方,其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
⑤不仅如此,入神,更要玩味。玩味者,探索体味也。只有探索体味,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像食橄榄那样:咀嚼良久,才有回味;品赏回味,才会深深体会到“真味久愈在”、“始觉甘如饴”的不同凡响之处。否则,经典即便如熊掌豹胎,如果只是生吞活剥一番,尽管其本身再稀缺、再珍贵,也不如平平常常的一蔬一笋那样实际、实在。毕竟,经典有神韵,神韵在道理,道理在彻底,彻底在抓住事物的根本。而对根本的东西,只有穷究之,才有可能水落石出而得之;只有玩味之,才有可能充分消化吸收之;只有充分吸收之,才有可能酿造出新鲜的血液、呼喊出新颖的话语,从而获取钢筋铁骨般的精神支撑。
⑥《易·系辞下》中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学习经典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用,对经典尽管能做到倒背如流,无非也是如搜索引擎一般,只是“仓库”、只是“书柜”,至多算是鹦鹉能言而已;用,不仅能强化记忆,而且能形成习惯,养成风格,使精神长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为“仁”、“义”的道德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儒家经典的一个重要主张,古往今来的许多志士仁人皆以此为追求目标。所以,当南宋王朝崩溃之际,作为右丞相的文天祥不仅能挺身而出,去抗击元军,而且在遭到元军突袭不幸被俘后,能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并以《过零丁洋》诗明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这种大智大勇就是中国传统读书人在典籍中以文化之的生动结果。这样看来,入神,说到底要致用。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来。
⑦鲁迅先生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曾说过:“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读经典更须如此。
小题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______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出自这部作品的文章《_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②段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句子是_______(2分)
A.书到用时方恨少B.腹有诗书气自华
C.读书百遍,其义自见D.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4:第⑥段中划线字“此”指的是_________,请你另举一例来论证画线句“古往今来的许多志士仁人皆以此为追求目标”。_________(4分)
小题5:根据本文的论述,要做到“入神”,首先要_______,更要_______,还要________。
小题6:对本文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读经典必须“入神”。
B.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
C.读经典必须“入神”,方可长精神。
D.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小题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小题2: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
A.有渊博的知识
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
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
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